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

2、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3、封城、隔离的法律依据以及限度

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 ♂ 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张三意图杀害李四,客观层面上张三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主观上也要认识到自己杀害李四的事实,即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张三意图杀害李四,但是出现误把王五当作李四杀害情况或者张三朝李四开枪但是却不小心打死王五,像这样客观事实与主观认识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下,对于行为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是既遂还是未遂?对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属于理论上研究的问题。对此,理论学界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和借鉴国外法学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一致的认定结论。最近的这次事业单位考试中已经涉及到这个知识点,这个问题一直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在这里简单对于事实认识错误里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梳理。

一、事实认识错误及认定的理论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当事人主观上认识的事实和客观事实不一致。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和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或者称为具体的事实错误和抽象的认识错误,其中具体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是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对于张三误把王五当成李四杀死,张三想要打死李四却把王五打死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超出故意杀人这个犯罪构成范围内,属于具体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的认识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学说,具体符合说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要与客观上的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故意犯罪,法定符合说认为行为所认识的事实与客观事实在犯罪构成范围内一致就成立故意犯罪。

二、对象认识错误和打击错误的认定

案例一:张三与李四因情生仇,得知李四当晚一人在值班室值班,于是泼汽油点火引燃值班室要杀死李四,但是当晚李四由于身体不适和王五调班,结果王五被烧死。在这个案例中张三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张三意图杀害李四结果导致王五死亡侵害的法益都是生命的法益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对于本案的分析,按照法定符合说的观点,张三客观上以放火的方式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部满足主客观相一致,对于张三可以认定故意杀人罪,由于导致王五的死亡的后果在犯罪形态上属于犯罪既遂,所以张三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按照具体符合说的观点,客观上张三对于眼前特定的人实施杀人行为,主观上也有杀死特定人的故意,在杀害特定人的事实范围内主客观相一致,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所以对于对象认识错误无论是按照法定符合说还是具体符合说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两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案例二:张三举枪意图将李四爆头,但是手抽筋一下导致子弹打偏把站在附近的王五打死,张三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是由于行为本身的偏差导致行为人所要打击的对象和实际打击的对象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按照法定符合说,张三只要对于李四有杀人的故意,那么对与王五也具有杀人的故意,所以张三对于李四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王五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由于张三只有一个行为,按照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论处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按照具体符合说,张三对与李四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王五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按照想象竞合从一重定故意杀人既遂。

案例三:张三重金雇佣李四杀害王五,将王五的照片交给李四,但是王五误把赵六当作王五杀害。在本案中,李四属于对象认识错误,无论是按照具体符合说还是法定符合说李四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而张三主观上并没有发生对象认识错误,而是属于打击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张三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既遂。按照具体符合说,李四客观上没有实施杀害王五的行为,按照共犯从属性理路,张三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对于赵六的死亡主观上存在过失的成立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连过失都没有的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通说理论采取的是法定符合说,因此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试题回顾:

甲雇佣乙杀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作胡某杀害。甲因此拒付“佣金”。本案中: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甲构成过失杀人罪既遂

C.乙构成过失杀人罪未遂

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D。解释:解析:乙误把王某当作胡某杀害的行为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认识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的符合说和法定的符合说,我国的刑法理论采取法定符合说,即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因此,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想杀人,而客观上又杀了人,那么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本案属于共犯中的事实认识错误,实行犯乙主现上认错了人。属于对象错误,教唆犯的教唆行为没有错,由于实行犯的错误导致的,所以对教唆犯应当认为是打击错误。二者属于共同犯罪,一人既遂则全部既遂,故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本题中乙将王某误当作胡某杀害属于对象认识错误,故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故本题答案应为D。

相关推荐

法律知识:试题小练习

法律知识:剥夺政治权利考点大汇总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主要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市场调节存在三大弊端,不可避免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效的情况,此种情况称之为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一)垄断

1.含义

这里影响市场失灵的垄断因素主要指卖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例如,我们国家的三大通信运营商,因为在资本和生产领域达到了高度集中,占有着市场上的绝大数通信运营的份额,对于通信业的价格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为这三大企业对相应产品的提供形成了联合控制,这就是垄断的一种表现。

2.为什么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市场形成有效竞争,通过整个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以影响价格。但由于企业垄断出现了,由一个或几个企业来控制产量以影响价格,违背了正常的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引起了市场失灵。

(二)外部影响

1. 含义

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分为正外部影响--某种经济活动给予这些与活动无关的的第三方带来的利益;负外部影响--某种经济活动给予这些与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成本。(在日常运用中,正外部影响也称外部经济,负外部影响也称外部不经济)

2.为什么导致市场失灵?

正常的市场机制中谁付出成本谁获得利益,谁受到了损失谁获得补偿,但外部影响是经济活动给无关的第三方带来利益或成本,违背了正常的市场机制导致市场失灵。

(三)公共物品

1. 含义

公共物品是“私人物品” 的对称,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简言之,排他性是指一件商品我用了别人就不能再用,我吃了一口苹果别人就不可能再吃我吃的这口;竞争性是指我用了一件商品别人就会少用一件,我吃了一个苹果其他人可以吃的苹果就少了一个。因此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为什么导致市场失灵?

按照正常的市场机制,当某种产品的社会需求大于社会供给时,会导致一定程度上该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利润增加会导致企业的供给增大,但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企业不能从中获利因此不会提供公共物品,违背了正常的市场机制。

(四)信息不对称

1. 含义

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例如,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2.为什么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能使资源高效、灵活的配置,出现了市场失灵。

相关推荐

经济——市场失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备考知识点——市场失灵

封城、隔离的法律依据以及限度 ♂ 封城、隔离的法律依据以及限度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封城、隔离的法律依据以及限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最近我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发生后,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特殊管理措施应对,如每日通报全国疫情、延长春节假期、湖北多个城市对进出交通进行限制、各地对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筛查和密切监控等,均对控制疫情起到显著作用。在此期间,我们也听到了很多“封”字,比如说各地的封路,包括一些地区的封社区、封村庄,那么这些‘封’字系列的举措,是否有合情合理,又是否具备一定法律依据呢?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对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国家多部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比如说《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样一些专门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地方政府应当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据此,湖北的武汉等多个城市陆续采取了封闭对外交通、隔离人群的措施。

这样的一些举措,从医学来讲都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各地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时候,应当要根据本地疫情发生的情况,来决定采取相应的一个适度的、必要的防控措施。那么现在来看,像武汉这个地方是一个疫源地,也就是说现在感染人数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采取一些封闭交通这样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在法律上也是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它实际上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每个人的安全。

管制交通道路、限制人员流动,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但这也是防控疫情必须的手段,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履行和配合的法律义务。同时,各地政府在采取措施的时候,也要严格依法,做到执行有度、合情合理。

对于中国来说,它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面对疫情的时候,就会面对一种差异化,在这个时候如果采取一些应急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注意要严格依法,什么样的部门,哪一级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如果没有经过批准就擅自去采取设卡、堵截、堵路、断路,这样一些妨害交通的措施,那是违法行为。第二个应当要注意一个比例原则,也就是老百姓讲的适度原则。比如要看当地政府是不是已经决定关闭一些餐饮或者酒店这样一些公共的可能聚集的场所,如果已经决定关闭了,任何人都不能够接待。如果说没有完全关闭,只是说他是武汉籍的,那这样的一个做法,可能就不是很适当。第三就是还要区别这个不同的情况,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个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依法依规的过程当中,还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你要看一看这个被隔离的对象,他家里面是不是有那些无人照料的、缺乏自理能力的被抚养人,如果有,一定要同时考虑到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不能够产生次生衍生的灾害。在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的时候,你得要有一个适度,还要考虑到一个善后。比如说湖北省副省长已经提出来要解决在外的武汉人回到武汉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也有一些志愿组织表示愿意为在外面没有回家的武汉人提供食宿等各方面的帮助。就像大家说的,我们隔离病毒并不隔离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举动。

要战胜疫情、取得胜利,政府要措施得力、应对有效。同时,由于在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非常之举,可能与群众的日常习惯和认识不同,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这需要每个公民自觉配合、从我做起,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例题】(判断),湖北的武汉等多个城市陆续采取的封闭对外交通、隔离人群的措施是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的。

【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地方政府应当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5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