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

2、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在事业单位考察中,年龄称谓属于常考考点,需要大家积累识记。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帮助大家能够掌握。

1.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4.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一般为2——3岁的儿童。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5.总角: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始龀:指七八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7.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9.豆蔻:指女子十三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离开扬州,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十三岁的少女。

10.舞勺之年:指少年十三至十五岁。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出自《礼记.内则》。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11.舞象之年: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到了此年纪,也就可以上战场了。

12.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3.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14.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5.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6.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7.不惑(不惑之年):指四十岁。有“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8.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9.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六十岁。花甲: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20.从心之年、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指代七十岁。

21.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22.中寿:指八十岁以上。伞寿:八十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八十八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上寿:九十为上寿。白寿:百少一为九十九,故借指九十九岁。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23.期颐:指百岁高寿。期,即转过一圈了。颐,生活起居需要养护。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热门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年龄称谓中的“玄机”

公共基础知识:聊聊古代的年龄称谓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三大戏剧文化之一。与外来的各种戏剧样式(话剧、歌剧等)不同,中国戏曲全面运用了歌、舞、说、唱等艺术手段,并兼容了诗词、小说、武术、杂技、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或技术因素,充分发挥了空间和时间艺术的长处,成为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表演体系。

1.京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的典型代表。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起源于清代中叶,形成于道光年间(公元1825-1850年),有“国剧”之称。

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种,并由此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京剧剧目非常丰富,有5000多个传统剧本。影响最大的有“三国戏”“杨家将戏”“红楼戏”等。

2.地方戏剧

(1)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表演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2)河北梆子,是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

(3)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4)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6)粵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7)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相关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一起看看法定公文的选用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医的前世今生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 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行测题库考试题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战争事件(后秦篇)备考》,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之前我们已经就古代战争先秦篇的内容做了总结,这次我们总结一下秦之后的一些重要战争事件。考生在复习战争这一块的时候,可以重点从历史变革时期来看战争。历史大变革主要是秦末楚汉争霸、三国时期、五胡十六国等时期。

楚汉争霸这段我们需要掌握等主要是战争的一些相关成语,还有在相关战争的背后的人物。先来说说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点,这块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口号的提出,容易混淆的就是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时候提出来的“均田免粮”口号。当然,陈胜吴广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楚汉争霸主角当然是刘邦和项羽,然后设计到战争的主要还是韩信和项羽,比较刘邦这一边韩信是大将军。巨鹿之战,项羽率军北渡漳水,“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日的粮食,与秦军决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这一块需要掌握是“破釜沉舟”出自哪个战争,涉及的人物是项羽。当然,这里的“釜”也需要掌握的,是锅的意思。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放在一起记,这都是和项羽有关。关于和韩信有关的战争主要是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三国时期的战争,这一时期的战争非常值得演义小说去写,原因在于这里大多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但是学习这一段时期的战争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要分清哪些是真正三国时期。这里所说的真正三国时期指的是曹丕称帝标志三国正式开始。各位比较熟悉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其实都是属于东汉末年,不能算是三国时期。因此在学习这一块内容,包括典故类的,都要求考生区分这个阶段。一个记忆方法,有曹操参与的事件都不是三国阶段。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夷陵之战,吴国大败蜀汉,东吴主帅陆逊。

五胡十六国时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淝水之战,对战双方为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前秦皇帝苻坚,氐族。东晋主帅是丞相谢安。在一些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过对战双方分别是谁的考题。当然,这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留下了“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

例题:以下战争发生在三国时期是哪一个(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本题问的是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是蜀国(蜀汉)和吴国之间。赤壁和官渡都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淝水之战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

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小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5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