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2024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

2、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

3、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4、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 ♂ 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 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行测题库考试题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会考察一部分管理的知识,下面主要为大家梳理一下管理的一个高频考点:决策的类型。

(一)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按决策层次范围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战术决策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如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定、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以及资金的筹措等都属于战术决策的范畴。

3.业务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属于业务决策范畴的主要有: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作日程(生产进度)的安排和监督、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和执行、库存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采购等。

(二)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1.集体决策

(1)集体决策的含义

集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

(2)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相对于个人决策,集体决策有一些优点: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等。但集体决策也有一些缺点,如花费较多的时间、产生“群体思维”以及责任不明等。

2.个人决策

个人决策是指单个人做出的决策。

(三)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起点决策。

(四)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赫伯特•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组织中的问题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的制定等问题。

(五)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2.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六)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根据决策的依据划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1.经验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经常用的决策类型,也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决策类型。

2.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尽管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决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经验决策就是落后的方法,是没有价值的方法。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不能取代,只能是取长补短。

【例】决策过程中遇到首次出现的问题,无先例可循,此类决策属于()。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单一性决策 D.非程序性决策

答案:D。解析: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例外问题一般是没有先例可以参考的,故本题答案为D。

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 ♂ 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 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行测题库考试题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会考察一部分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下面主要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部分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市场类型。

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即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划分,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④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措施的影响;

③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从而厂商数目也较多。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为寡头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厂商数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

②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

③厂商之间相互依存,每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特别注意这一决策对其对手的影响。

④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4.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它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

②垄断厂商的产品没有十分近似的替代品。

③不许有新厂商进入,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

【例题】(多选)下列属于极端状态的市场有(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答案:AD。解析:我们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的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在这四个市场中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属于极端状态的市场。故本题答案为AD。

更多经济知识考试题库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 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行测题库考试题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马哲基本是必考内容,下面主要为大家梳理一下马哲的一个高频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可区分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如,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五行说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①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②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③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包括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它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物是观念的集合;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它主张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理在事先;老子的“道”;绝对观念论等。

例题: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

C.理在事先 D.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答案:C。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A选项我思故我在,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选项的观点认为气起决定作用,气属于一种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选项认为理在气先,理起决定作用,理本身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故C选项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选项把阴阳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更多事业单位政治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行测题库考试题库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2018事业单位备考:马哲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马哲基本是必考内容,下面主要为大家梳理一下马哲的一个高频考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前者构成生产力的硬件,后者构成生产力的软件。

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劳动资料:也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是人们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在生产力的构成中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

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如钢材、棉花等。劳动对象是使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者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实体性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②非实体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中科学技术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属于生产力中非实体性的渗透性要素。当科学技术未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时,是潜在的生产力;当它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时,才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对于生产关系的构成,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把握。

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方面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判断各种社会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从再生产过程的动态上看,生产关系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上分别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方面构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产生、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迟早是要变化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这条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属于社会物质关系。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及设施。上层建筑系统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这两对矛盾的关系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根本的,它决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例题】1、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依据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这一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答案:C。本题主要考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及设施。上层建筑系统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所以题目中的政府机构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故本题答案为C。

更多事业单位政治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8事业单位备考:西方经济学之市场类型、2018事业单位备考:决策的类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