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及其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实践及其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实践及其特征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及其特征 ♂ 实践及其特征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实践及其特征》,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性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比如,大家想要装饰一下自己的卧室,在装饰之前应该会有个设计图(主观),然后再去买材料、请工人进行装修(实践),最终将脑子中的设计图变为令自己满意的现实的卧室。实践,正是把主观和客观沟通起来的桥梁。

从实践的概念中,可以引申出来实践的四个特征。

首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构成实践的诸要素(主体、客体、工具、结果等)是客观物质的。比如,农民种地产小麦。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生产实践活动,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实践的主体是农民,实践的客体是土地,要想种地肯定需要工具和种子,小麦是实践活动的结果。无论农民、工具,还是土地、小麦都是客观物质的。这就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其次,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这个特征主要是从和动物的本能进行区分的角度进行理解。我们都知道,蜜蜂能筑巢、鸟能垒窝、人能建造房子,但是,为什么只有人建造房子才是实践活动呢?就是因为蜜蜂筑巢和鸟垒窝都是出自本能需要,只是为了生存进行这些活动。但是,人建造房子不一样,除了生存需求之外,还有其他的目的和计划,如为了舒适、为了美观等。人的活动的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就是实践的自觉能动性。这也是考试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一个知识点。

再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社会性,即实践活动不能离开社会。即使是最简单的农民种地产小麦,也需要和社会进行接触,购买工具等生产资料,哪怕是自己制造工具,也是社会经验积累的结果。二是历史继承性,即实践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人们在五十年前种小麦和现在种小麦的亩产量是不一样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最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个特征主要是从想和做的角度进行理解,即实践可以把人们脑子中的想法变为想要的现实。之前考过这样一道题目:一位企业家去高校进行演讲,在最后的互动环节,有学生提出质疑:“你说的我都懂,为什么你成功了,我失败了?”这位企业家说:“因为你只是想想,而我做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差别。”这个题目很明显的体现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马克思哲学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其最本质的特征便是实践性。在马克思的认识论中,也特别强调了只有实践我们才能认识世界。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也向来都是重点内容。所以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实践和认识二者关系。

一、实践决定认识

这个世界是先有的物质,后有人们的意识,所以说人们也得先对物质进行实践才会得到对于物质的认识。所以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那么实践是如何决定了认识呢?在这里一共有四部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先吃过梨子,我才能知道梨子的味道是甜甜的;我先尝过苦瓜,我才能知道苦瓜是苦苦的。所以不难看出,我只有先去做了某件事,才能得到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这叫做我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除此之外,如果我想知道梨子什么味道但是我此刻吃不到的话,我还可以去询问别人,由别人去告诉我梨子是什么味的,这样我也能获得对于梨子味道的认识,这叫做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我自己实践去获得,间接经验是别人实践之后去告诉我。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会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种途径。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饱受欺负和侵略,当时的实际情况给我们的难题是必须要独立,基于此才有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国以后的中国完成了独立,但是窘迫的生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要富起来,这才有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可见,实践会为认识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需要。其次,以前我们用肉眼看月亮,只能幻想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后来发明出“嫦娥”系列的月球探测器,实现登月并传回月球近景,让大家看到了月球真实的样子,所以月球探测器这种工具推动了人们去认识真理。可见,实践还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再次,随着人们不断的学习工作,人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文化素养越来越高,看待问题自然就更辩证和理性,可见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随之。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去运用知识,所以说认识最后还是要回归于实践,所谓“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探寻到了真理后是为了更好的去运用真理来改造世界。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也就是说,想知道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正确的,放到实践当中去检验一下就可以了。别人告诉我榴莲很好吃,我只有自己去吃一吃才能真的知道榴莲符不符合我的口味。可见,只有实践才能最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同时,认识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也是能够对于实践有着影响作用的。如果认识是正确的就会推动实践的发展,就像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人都了解、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就会在整个社会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就会使这个社会和谐安宁;反之,错误的认识也会阻碍实践的发展,就像是社会当中的小部分小秉承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自私贪婪,就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谋求一己私欲损害他人利益之事。可见,认识对于实践的作用是双向的,所以我们要接受正确价值的熏陶,才能做出有益之事。

实践的三个特征 ♂ 实践的三个特征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实践的三个特征》,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首先,马哲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其他哲学更加科学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实践是马哲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历年考试中,出题概率很高,尤其是实践的特征,是一个重要考点。

实践具有三大特征,首先第一个是直接现实性,指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马克思认为意识也可以改造世界,但是和实践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改造世界是直接的,而意识改造世界则是间接的,需要以实践为中介。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又包含了客观物质性,即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结果是感知的客观实在。在这里,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和对象。例如农民种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种子、机械、土地以及最终收获的农作物,都是客观物质。

第二个是自觉能动性,指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并且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做的活动,因为马克思认为动物没有意识,动物不会劳动(不会使用劳动工具)。马克思说“再灵巧的蜜蜂都比不上一个愚笨的建筑师”,因为尽管蜜蜂被称为“天才的建筑师”,它的蜂巢非常的美观、坚固,不过无论怎样,那仅是蜜蜂的本能而已,蜜蜂的巢穴总是千篇一律的,而建筑师建房子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的房子各种各样,如鸟巢和水立方,就能充分体现出人类的创造性。

第三个是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指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力量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一方面,社会性强调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人们的活动也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人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历史性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的,人类的实践经验总是在不断的积累。

例: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国际关系和平稳定,中国就可以一门心思谋发展,而动荡的国际关系,也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征?

A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

解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体现了社会历史性中的社会性,社会性强调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人们的活动也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人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推荐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中特知识巩固

实践及其特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及其特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