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2、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本篇内容事业单位(www.)提供政治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否定的是()。

A.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C.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2.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4.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知识复习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者何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世界的本原应该是物质,由物质决定意识。但人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物质”的认识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例如:水是万物的始基。认为水是世界本原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万物都能被火所吞灭。由此我们总结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阴阳、五行、气和形。针对这种唯物主义,其出题形式主要是和名言名句的结合。例如:“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哪一种哲学观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到了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所以部分哲学家们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它的有以下三种缺陷:第一种是机械性,实际上物质的运动应该分为五种形式,但是这里却把所有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即单纯的物体的位置移动。第二种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种是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这种观点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上帝或者英雄人物决定其发展方向的,走向了历史唯心主义。也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被称之为机械唯物主义或半截子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涉及到三个关键字:人、我、心。也就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来自于人的感觉、意识和心理。例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我思故我在、存在即是被感知、万物皆备于我。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做题的关键字是:宗教、鬼神、理、念、道,例如:上帝创世纪、绝对观念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唯心主义部分的考察中,题型主要是和名言名句的结合。

原文链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本篇内容事业单位(www.)提供政治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1.下列不能体现客观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规划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4.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我国的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但按照“乘除法”——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的很小。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抓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A

知识复习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此处须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无优劣之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向前发展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则这种需求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正是体现了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进步。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通过实践搭建桥梁,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则认识具有真理性,反之亦然。

原文链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8)、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经典试题练习(66)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