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

2、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

3、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4、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

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说到我国古代盛世,大家一定会想到大汉盛世、大唐盛世,那在大汉盛世中,又不得不提汉武帝刘彻的大一统,他承接着文景之治,为之后的西汉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说汉武帝在位后期后期崇信方术、作风奢侈,穷兵黩武,爆发巫蛊之祸,引发社会危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汉武帝以往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汉武帝刘彻的那些丰功伟绩。

1.大破匈奴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共击匈奴单于于漠北。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直抵阗颜山,歼敌1.9万余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斩首和俘获共计7万余人。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从此,匈奴北徙漠北并西迁。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2.独尊儒术

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3.开辟丝绸之路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武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开辟了链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顺。西汉又在楼兰、渠犁(新疆塔里木河北)、轮台(新疆库车县东)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

4.太初改历

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汉初以前,主要采用“古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中的《颛顼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太初历》的制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历法大改革,是中国文明在世界天文学上的不朽贡献。《太初历》的科学成就,首先在于历法计算上的精密准确。

热门推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在位排行第三长的皇帝,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文治武功彪炳千秋,开创了一个时代——汉武盛世。这一讲,我们简单谈谈汉武帝主要的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成立初期,由于秦朝末年的战乱,整个国家十分凋敝。史书中记录了一个细节就是马的数量大量减少,因此规定只有皇帝才能坐马车,将相平时只能坐牛车。为恢复国力,只有休养生息,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道家学说因此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历史中有名的萧规曹随不过是无为而治在政治上的体现,文景之治更是被称为历史上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的时期。

经过前人辛苦经营,国力日渐强盛。道家无为而治那一套理论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的统治。如果继续无为而治,土地兼并就会愈演愈烈。董仲舒当时就指出:“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可见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地方豪强和贵族手中。他们的做大做强,会威胁皇权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统治,在文化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是当时的大儒,也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因此要了解汉武帝推崇的儒学,看董仲舒的主张就可知一二。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天人感应说白了就是君权神授,论证了封建帝皇权力来源于上天,为汉武帝统治天下臣民提供了理论依据,自然为汉武帝所采用。大一统的思想也契合当时汉武帝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封国势力的需要。三纲五常分为两部分,一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二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自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比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多加了一个“夫为妻纲”。可不要小看了“夫为妻纲”,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在政权、族权、神权之外还特别提出夫权,可见夫为妻纲对中国人迫害之深。五常进一步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可行性。人既然天生具有五常——仁义礼智信,那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们就会和睦相处。因此君臣、父子、夫妻和上下级关系也就会和睦,就不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情况。上下尊卑关系如此和谐,儒家的理想王国就能实现。另外,五常也是对儒学的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而仁政的人性学基础就是——性本善。由性本善又提出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董仲舒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一个信,这是对儒学的贡献和发展。

讲到此,就可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这种文化政策有利于封建统治者,不利于人民群众,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是需要彻底批判的。

【试题练习】(单选)汉武帝采纳(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统治。

A.刘安

B.董仲舒

C.伏生

D.司马相如

【答案】B。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统治中国思想两千多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武帝可与之齐名,就可知其功业必定非一般,其人也非一般。正如汉武帝在《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中写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用在他自己身上,再恰当不过。其一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面都有建树。这些功业也是事业单位常考的知识点,这一讲主要谈谈政治方面的成就。

汉武帝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政治方面的成就是其出彩处。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的政治,着重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皇权和相权;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此下文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谈。

汉武帝为了收揽皇权,打压相权,从而集中权力干一番大事业,设立内外朝制度。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负责全国政府,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掌管奏章等事,有副丞相之称。丞相的权力极大,下设九卿,属于政府各部门,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承秦制,继承了三公九卿制度。况且汉初丞相多是功臣名将担任,颇有威望。比如汉文帝时期丞相周勃有诛吕之功,又是跟着汉高祖的老将。他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因功也被封为丞相。这就注定皇帝经常被丞相掣肘。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就必须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设立内外朝制度。所谓内外朝制度,就是皇帝组建自己的决策机构,负责中枢决策,视为内朝。内朝的构成人员多是内府人员、亲近大臣甚至军队将军。外朝还是三公九卿,主要由他们负责执行。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皇帝掌握决策权,而丞相负责执行,这样相权就得到极大地削弱。

中央和地方历来是一个矛盾。地方太强就会出现尾大不掉,中央太强,地方就会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千古难题。但于封建帝王来讲,集权才是重要的。汉朝的制度脱胎于秦朝,又根据秦朝失天下的教训加以改进,并结合当时历史形势而创立。秦灭六国,看到分封制带来的数百年战争,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高祖灭项羽时,不得不通过分封异姓王来达成统一战线。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封王。异姓王终究是帝国的祸患,后来汉高祖和吕后一一诛杀这些异姓王,换成同姓王。汉初就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是为郡国并行制。可随着时间的增长,异姓王传之几代,又有独立的财权、军权和人事权,必然对中央构成威胁,甚至取中央而代之。针对这种祸患,贾谊在《治安策》中向汉文帝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惜未得其时,没实施。到了汉景帝时期,削藩使得中央和同姓王大打出手,以致酿成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封国势力得到遏制,但依然对中央构成威胁。为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推恩令和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得统一战线之精髓——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以前诸侯王的土地都是传给嫡长子,但是实行推恩令后,不仅要将土地分给嫡长子,其他儿子也有份,这样诸侯王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势力也就越来越小,最后就只有食禄,没有权力,对中央的威胁就越来越小了。经过一系列操作,封国势力越来越小,郡县制得到进一步推广。矛盾是时刻存在着的,解决了一个矛盾,又会有新的矛盾。实行郡县制,郡守属于地方势力,对中央政令不执行又该如何。因此在地方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刺史其实也是来自秦朝,秦朝中央设立御史大夫,每郡设御史监察。当然刺史随着形势变化权力逐渐加大,到了东汉时期竟成为一州之军政长官,这又是汉武帝始料未及的。

【试题练习】(单选)汉武帝采纳(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A.东方朔

B.董仲舒

C.主父偃

D.朱买臣

【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汉赋四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其中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位汉赋的著名代表人物——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西汉著名辞赋家。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以及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其中《凤求凰》是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2.扬雄

扬雄,一作“杨雄”。其本姓杨,扬雄好奇,特自标新,又改姓为扬,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扬雄年少时十分好学,博览多识,十分喜好辞赋。自小口吃,不善言谈,但十分善于思考。年轻时,扬雄非常崇拜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外忧内患的汉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但他自认为自己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为扬雄的辞赋成就可以媲美于司马相如,后世将两人合称“扬马”。

3.班固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并且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称赞。他父亲去世时,班固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4.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在汉赋发展史中具有巨大贡献,在他作赋的生涯中,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张衡赋的代表作历来公认为是《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他同时也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科圣”。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热门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浅说汉赋四大家

公共基础知识:淹没在文学史中的汉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盛世——文化创举、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汉武帝的那些丰功伟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4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