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激活人才引擎,打造海洋特色人才港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本。

从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再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舟山把“战略叠加、海洋特色”的优势转化为“艰苦奋斗、争当第一、赶超发展”的局面和优势,并激活了人才引擎。

舟山围绕海洋、自贸等特色,丰富人才谱系,提升人才效能,强化人才平台,迭代人才生态,构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链,2022年进入中国人才吸引力指数前25名、中国城市吸引力指数前50名。

借海洋优势、聚人才智慧,舟山正打好人才发展“组合拳”,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人才港。

“链条式”招聘

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作为国家一系列战略的交汇之地,舟山历来人才济济。

2022年伊始,舟山市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人才港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吹响“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人才港”的号角。

《实施意见》及10余项围绕海洋人才、海洋高能平台、人才管理改革、优化人才生态、人才工作格局等内容的配套细则一经发布,便引发无数关注。

舟山正立足特色产业,构建“链条式”招聘体系,海洋特色人才港建设正在纵深推进。

围绕国家战略、海洋特色、自贸经济,舟山坚持以产业聚才,精准吸引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在人才政策驱动下,我们专门引进了10多位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等知名机构的金融专家。”浙江国际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名专业人才担任浙油中心高管,8人的专业团队支撑浙油中心专业能力建设,推出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买方报价”、“卖方报价”、“综合仓储价”和“可用商业仓储量”,形成中国舟山保税燃料油指数体系,显著提升“舟山价格”市场影响力,助力舟山成为全球第五大加油港。

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这条自贸领域主线,舟山加快构建新型自贸人才评价体系,首创自贸人才推荐制度,成立自贸人才推荐小组,独立评估人才类别,完成首批13名推荐人选。同时首创自贸企业认证制度,按综合贡献评选自贸企业20强,给予企业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税收奖励等政策。充分调动了自贸人才创新积极性,2022年自贸区舟山片区实现10项“全国之最”重大改革成果。

高水平举办学术交流,吸引高端人才。聚焦海洋5G通信、氢能开发、储运、海洋工程装备等前沿领域,依托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等专家组织,举办第三届IEEE地质/测量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等海洋特色专业领域学术技术交流活动20余场,引进国家级人才16人。

制定专项政策,构筑青年人才“强磁场”。舟山在“舟创未来”海纳计划中设立青年人才专项,将青年人才入选比例提升至50%,同时将市级科技项目青年领军人物比例提升至30%,大力支持青年人才领军、发挥带动作用。舟山通过与十所海洋高校合作、前移人才引进门槛、预热实习等方式,持续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和青年人才预存模式,2022年新增引进青年博士数量将同比翻一番。

一道道“太阳线”指向上方:2022年,全市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同比增长30%,新聘海洋专业产业工程师同比增长25%,新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比增长16%。

聚焦海洋特色 打造产学研人才融合“凤凰巢”

作为“千岛市”,海洋无疑是舟山最鲜明的发展基因之一。

舟山立足岛区实际,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吸纳人才能力,切实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发展平台。

2022年5月17日,备受瞩目的东海实验室揭牌。同日,舟山市、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共建东海实验室框架协议》,标志着市、校、所三方进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阶段。

东海实验室的成立,不仅使舟山成为全省首个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省级实验室的地级市,也为舟山提供了一把能逐步打开“海洋发展之锁”的“金钥匙”。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抓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组建创新团队。”东海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正在有序实施三大领域路线图规划项目和13个预研项目;编制吸引紧缺人才目录,发布50个海洋领域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要求。”预计到2026年,实验室将聚集1000人左右的高层次海洋人才队伍,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链条式”海洋人才平台积聚了巨大创新动能,为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提取纯化车间、酶发酵车间、软胶囊生产车间……走进舟山人才创业园海洋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犹如进入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新世界。这座2021年底投入使用的专注于海洋生物产业的中试研发基地,为初创企业从研发到生产打造了“中间站”。目前,基地已引进上海理工大学生命源团队等人才科技企业。

秉承“谁用谁说了算”的原则,2022年,舟山在全省14家试点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首创独立职称评审机制,充分授权用人单位。聚焦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将初、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舟山智慧海洋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已评定初、中级工程师30余人。同时积极打通智慧海洋领域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聘任产业工程师115人,参与“揭榜挂帅”项目81个。

2022年,舟山与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签订新一轮合作备忘录,最大限度将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围绕海洋渔业、海洋电子信息等区域主导产业,特别是在舟山“一鱼”产业创新技术研究上,成功实现了智能养殖、冷链保鲜、精深加工、物流追溯等6项自主研发成果在全产业链上的转化应用。为300余家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为企业增收增效数千万元。

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整合人才服务全链条

人才发展环境是影响人才竞争的关键因素,舟山打通人才服务链条,推动人才服务目的由“吸引人才”向“成就人才”转变。

着力为各类人才解决“关键小事”,舟山当好人才“妈妈家”。人才公寓楼下,有一间上下两层的人才外文书店,书架上摆满了古今中外文著作、少儿外文绘本。这里不定期举办翻译协会发起的英文图书分享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前来打卡。

以海为媒,以礼相待人才。去年6月,首届“舟创未来”人才专属周启动,通过市、县(区)联动,为期一周的人才专属活动共举办各类人才活动70余场,惠及各类人才5万余人。“我们用城市最高礼遇,传递舟山爱才、重才、敬才的真诚与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舟山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吸引人才,也创造人才。

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一架可完成从停机坪“起飞”、“空中悬停”、就地360度旋转等技术动作的“水下直升机”从海底基站起飞,执行海底观测任务。这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陈英教授团队为突破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而研制的重要科研装备。

重点项目到哪里,人才服务就到哪里。针对企业,舟山打造了人才政策进企业、专家智库进企业、创新成果进企业、服务专员进企业“四个进”的人才保障工作办法。人才服务到位,企业不断创新:2022年2月,人才企业林东领衔团队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LHD1.6MW潮汐能发电机正式并入国家电网,与国家空间实验室联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选为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李宁博士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量产的纳米压印设备,并在光电子领域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

舟山还深化人才企业进阶培育工程,2022年全市举办企业能力提升、创业核算、银企对接等10余场专题活动,对接人社部,邀请20余位国家级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导师帮扶活动,新培育人才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人才企业2家。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0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