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注意!档案长期不闻不问或影响升学考公等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淑丽)不少农民工认为,把档案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后,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长期置之不理,不清楚自己能享受哪些公共服务。昨日,记者来到秦皇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人才中心)进行调查。据市人才中心专职副书记陈美然介绍,市人才中心目前存有经办人人事档案5.7万份,其中8000份档案联系方式变更或长期失联(3年以上)。农民工忽视个人档案,将影响其升学、公务员考试、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各类政审、参加社会保险、确定退休待遇等。

陈美然介绍,“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流动人员人事关系费和档案保管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也全面部署落实这一通知的要求。”按照这一规定,该中心自2015年1月1日起免费为流动人员提供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接收、转送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档案材料;整理、保管档案;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提供档案查阅(借阅)服务;根据档案记录开具档案、履历、亲属关系等相关证明;为入党、参军、招兵、出国等相关单位提供政审(考察)服务; 以及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等。“按照这个通知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便捷了,所以希望大家真正重视起自己的档案来。”陈美然说,他们在日常办理业务时,经常会碰到流动人员寻找“丢失”的档案,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时疏忽,等到急需的时候才去着急。

陈美然说,“档案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存量后,可以享受计算工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出国政审等各类证件、查阅借阅人事档案、办理转正定级、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申请、参加各类招聘服务等权益。对于已经入党的毕业生,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可以受理毕业生的党组织关系,毕业生可以作为流动党员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同时,办理人事交流的待业毕业生,将纳入市人才库,分析了解其职业状况、就业意向,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那么档案对于农民工来说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陈美然说,现在,除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也开始要求员工提供档案,以便根据档案中的记录了解其以前的生活、学习情况。档案是每个人生活经历的记录,更是每个人一生奋斗的证明。农民工对档案置之不理,导致“失联”。长此以往,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就难以保证,无法及时、完整地反映档案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经历,不能为档案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如果新的学历、劳动合同或其他材料没有及时纳入人事档案,在职称评定、考研、出国等需要依据档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时,就会带来诸多不便。

“高校毕业生保管档案,应避免两个误区。”陈美然介绍,一个误区是,部分高校毕业生误以为档案存放在人才中心或转交毕业生就业指导处后,档案会“自己长出来”,置之不理。另一个误区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将档案留在自己或亲友手中,以为需要时可以随时取出。对此,陈美然表示:“人事档案不是私有财产,个人无权保管。按规定,档案不能由个人处理,更不能私自保管。”根据中组部等五部委印发的《通知》要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集中收管”体制,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负责管理。 其他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以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陈美然补充道:“人事档案必须由有受托管理权的单位保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其所在单位或单位上级人事管理部门接收保管。非公有制企业无权管理职工人事档案。私营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其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接收保管。”

市人才中心在此提醒大家,人事档案存放在市人才中心(海港区红旗路339号金未来商务大厦5层)的人员,如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或失联3年以上的人员,需持本人身份证件、《成绩报告单》及备案协议书到业务窗口补办信息,确保充分享受人才公共服务。市人才中心联系电话:。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必须在2015年5月30日前补办。同时,档案“失联”的流动人员应及时将新取得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比等档案材料存入人事档案,丰富、完善人事档案内容,为今后使用提供方便。

记者还了解到,市人才中心正在推进人事档案“电子化”。以往群众到市人才中心查询档案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到库房现场查询,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市人才中心正在推行人事档案“电子化”,这也是市人才中心“海智集”人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市人才中心以服务窗口受理、服务外包等形式,精准录入经办人个人基本信息和重要档案材料,并在全省率先建立经办人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微机检索和网上查询功能。 同时,不断加强人事档案动态管理,丰富和拓展人事档案内涵,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提高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实现人事档案的“再增值”,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可信、全面的人事和人才信息。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0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