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傲慢自负的诗人,他的文章能让屈原、宋玉当他的手下

  

楚辞与汉赋、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巅峰。但是,楚辞和汉赋因为是古文,一般人难以读懂,而且朗朗上口,远不如诗歌,所以,并不像诗歌那样通俗。所以,现在说古典文学,就一定要说唐诗和宋词。说起诗歌,有一句话:诗非李白杜甫莫属,词非苏轼辛弃疾莫属。

但其实,除了李白和杜甫,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他们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今天要说的这位诗人,可以说是唐代最狂妄自大的诗人。他到底有多狂妄呢?我讲两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据说,有一次他参加官试,当时的苏维道是天相,他出来之后,对别人说:“苏维道必须死。”人们听了都很震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苏维道看到我的判决,应该羞愧而死。”他还说:“他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都成为他的部下,他的书法使王羲之甘愿成为他的学生。”我只想问,还有谁是这么狂妄自大的人!

后来,他病重的时候,宋志文和吴平仪去看望他。他对他们说:“我受尽了命运的磨难,还能说什么呢!可是我活着的时候,总让你们难上加难。现在我快要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人来代替我!”要是我当时在场,我真想一刀捅死他!他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他的身份。没错,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璧见,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晋将杜预之远裔,诗圣杜甫之祖父。唐高宗咸亨年间进士,与李峤、崔容、苏维道并称“文友四人”,是唐代“近体诗”的创始人之一。

杜审言到底写了多少首诗,我们不知道,流传下来的也就四十多首,以杜审言那副自负的性格,要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他肯定是不会安心的。

虽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多,但其中还是不乏经典之作,比如《答金陵陆成早春游》就一直备受推崇。尤其是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对这首诗评价颇高,称其为“初唐五言律诗之最”。我们来读一读吧。

《早春与陆成游金陵》

唐代杜慎言

只有出差的官员对这些新现象感到惊讶。

朝霞出海头,春梅过江柳。

微风吹来,黄色的小鸟飞翔;清澈的阳光照耀着睡莲,泛起绿色的光芒。

突然听到一首古老的曲子,想家的心情涌上心头,想擦去泪水。

这是杜审言最著名的作品,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应人作品的诗。这首应人的作品是谁的作品呢?从标题上看,这首应人的作品是应陆成的《早春观》。陆成是作者的一位朋友,名字不详,当时是金陵县令。金陵就是现在的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路毗陵县。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杜审言中进士后,仕途受挫,做过县令、县尉等小官。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左右,被任命为江阴县令。此时,他已在外游历近二十年,诗文名声大噪,但离北京、洛阳还很远。 他对于在江阴一个小县城当一个小官很不开心。

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时,与诗中的陆成是同县邻县的同事,两人一起旅行,一起吟诗。陆成的原诗应为《早春游观》,内容不详。这首诗是杜审言为了歌颂和回应他而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异乡出差,不能归家的悲凉心情。诗以一声叹息开始,说明远离家乡,在外出差,对异乡的“物候”感到“惊奇”。中间两联具体描写了“惊奇”,描写了江南新春的景色,诗人对中原故土的怀念。最后一联点出了诗人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悲春的初衷。

作者用与原曲相同的主题,抒发游历江南时归家的感受和思念。江南初春的天气,与友人一起游览风景,本是件惬意的事,但诗人却如登楼的王灿一样,“虽美,非吾土”,不如回家。因此,这首诗写得别具一格,惊而不喜,悦而不悦,清新却忧伤,景色优美,心情却淡漠,甚至有些伤感,字里行间,隐隐透着许多牢骚。读完全诗,思乡之情不禁涌起。

同时,这首诗还有另一重大意义:从风格上看,韵脚清晰,平仄和谐,排比工整,已是一首成熟的律诗。从结构上看,上联一意,下联一意,末联一意,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写法是初唐律诗乃至其后唐律诗的通行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视为完成了初唐近体诗体规范化的奠基之作,具有开辟新派的意义。

《诗搜》评述初唐五言律诗,如杜审言《早春巡游》、《临津秋宴》、《登襄阳城》、陈子昂《辞乐乡》、沈全启《宿棋盘》、宋之问《随登封》、李峤《赴甘露宫宴》、苏淹《骊山应旨》、孙倜《宿云门寺》等,都气势磅礴,句式优美,初学者一定要从这里入手,以免落入心胸狭隘之人之窠臼。

也就是说,这首诗也可以作为学习五言律诗的教材和范本,初学者就从这里开始吧。怪不得杜甫的律诗那么好,原来他的基因这么强啊!

所以杜审言的骄傲是有理由的,毕竟他是与“初唐四才子”齐名的“文友四人”之一,有才华,还有个名声显赫的孙子,你看杜甫怎么夸他爷爷的:“我爷爷的诗,古来第一。”

其实老杜除了嘴巴不好,人品还是不错的!不然他现在应该比现在出名多了。

 

标签:杜审言   读书   诗歌   苏味道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0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