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简历 网络匿名指南:王冰加入 momo 大军背后的意外暴露与不安全感

  

网络匿名指南

王冰决定加入“沫沫”大军,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曝光。那是一年半前,正值考研季。她分享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次有趣的面试故事:老师批评一个女生毕业论文没有题目,进度慢,问她的导师是谁?“女生颤抖着回答,‘老师,我的导师就是你’。”

他没有说明学校和专业,就把这条信息发到了豆瓣的一个搞笑群里。王兵没想到,几天后,这个女孩竟然给自己发了私信。

女孩没有要求王兵删帖,只是说了一句“你好像在说我”,两人是情侣,而且确实是同一所大学的,王兵因为担心被身边的人发现,所以主动删帖。

“别人很容易找到我”的现实让王冰心里充满了深深的不安全感。这两年她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过很多事情,尤其是本科期间上网课的那些日子。现在她已经是研究生了,很害怕这些。

那天晚上,她不停地回看自己的历史更新,删除那些现在看起来不合适的内容。她仍然觉得不安全,于是想把昵称改成Momo。

陌陌,这两年,主动改名的人越来越多,光是豆瓣上一个叫陌陌的群,就有一万多成员,进群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把昵称改成陌陌就可以了。

或许是因为同名的人太多,王兵发现豆瓣不允许他改名沫沫,只好改名为深井蛙。深井蛙和沫沫是同一所学校的,也是微信登录第三方平台时提供的默认昵称。如今,它也成为了网络上年轻人的公开昵称。

如今,在网络上隐藏秘密越来越难,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平台所拥有的大数据技术让很多人感到敬畏。一位小红书用户称,她关闭了所有隐私选项,以确保自己的账号不会出现在“可能认识的人”推荐名单中,自己发布的内容也不会出现在“附近的频道”中。然而,当她打开粉丝专栏时,发现系统仍在推荐认识她的用户,而她姑姑的账号就在其中。她一路搜索,甚至找到了妈妈和弟弟的账号。“我只能认识一个,屏蔽一个。”

被熟人发现的那一刻,总是充满尴尬。比如安静的宿舍里,躺在床上的室友突然背诵起动力火车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女孩陈东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这是她私人混音视频的配乐。接着视频的声音传来,毫无疑问,这说明她的私人抖音被发现了。

更尴尬的是抱怨公司被同事看到。这是另一位女生的亲身经历,她在某公司做新媒体运营,辞职前抱怨公司严苛,同事看到后问是不是她干的。还有人在微博上抱怨班长临时修改奖学金评定标准,不知怎么的被发现了。在下一次班会上,班长当众宣布辞职,并宣读了这条微博。

有时,一则帖子就能一夜爆红。医学院学生叶叶前一天晚上11点在小红书上发了一条帖子,抱怨一个男生明明有女朋友却还给朋友发腹肌照片。帖子里间接提到了他们的学校,第二天醒来时,她发现有几十条评论和私信等着她处理。

叶叶确信自己已经关闭了所有隐私选项,但消息已经传到了当事人的耳中,男孩便去找朋友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男孩女友的同班同学也发私信询问情况,问女孩是不是某专业。女孩猜测没错,但叶叶只能否认,“怕给朋友添麻烦。”

当天,叶叶注销了自己的账号,注册了一个新账号,将头像换成了粉色恐龙,名字改成了沫沫,从此消失在了茫茫网络人海中。

Momo在律师函中

一开始,有些人只是想让别人无法通过头像和昵称找到自己,但穿上陌陌背心后,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喜欢混剪视频的陈冬就是这样。被室友发现后,她开始礼貌地在抖音上关注同学,“把它变成了另一条朋友圈”。但在另一社交平台,她加入了陌陌大军,发现自己变得更愿意在评论区说些什么,“茫茫人海里没人会在意你。”

前段时间她为春晚“常春山”事件在评论区大打出手,有人说她是路人,发长文力挺白敬亭,陈东回复“路人不会写那么多字。”或者有人说白敬亭更红,应该做,她回复“你还没醒?”

她强调自己从来不攻击别人,是一个“很有礼貌、温和、温和的人”,最多就是像这样讽刺一下,“我就是正义的化身。”她表示,其实“每个参与网络讨论的人,都觉得自己很正义。”

其实,根据多位资深“momos”的观察,momo最先红起来是在两三年前豆瓣上的一些娱乐圈八卦群里,这里很容易引发争议,评论区里总是充斥着持不同立场的人,互相攻击,甚至有人肉搜索。

“加入陌陌之后,我敢吐槽208了(郑爽被曝拍戏日薪208万,这个数字已经成为娱乐圈明星的代名词)。”一位大二女生说,不用担心粉丝截图发到网上,“你搜陌陌都搜不到我”,套用圈内人尽皆知的一句话,“一陌等于十亿陌”。

这位大二女生说,她有六个微博账号,用来追星、看二次元漫画、记录生活经历等。相同点是,每个账号描述上都写着“镇魂”。这是一部2018年电视剧的片名,因为涉及“耽美”等原因,被整改下架,“镇魂”两个字也成了禁言词。人们反向利用平台机制发现,只要账号描述写着“镇魂”,就不会有人去搜索这个账号。

被粉丝声讨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网红王兵已经不止一次遭遇过网络暴力。

她本人不追星,但从不错过娱乐圈的八卦。她出事的那次,是某综艺节目中,明星A扮演明星B。有人在微博上发文说,他们两个都丑。她评论道:“好看的人各有各的好看,丑的人都一样丑。”

因为这则评论,王冰成了众矢之的。大约有五六个人用她的照片当头像,攻击她“长得丑”。她账号上的很多历史内容被挖出。她在备考雅思考试时,抱怨自己分不清两个单词。这现在被当作她智商低的证据,出现在粉丝的攻击中。

这大概也是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的恐惧,哪怕是最小的内容,都会被放大,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语境中成为攻击的对象。

如今,泄露隐私的“网络黑客”现象盛行,就连网络安全从业者都建议不要使用太过独特的ID,因为这样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容易被追踪。一个相对有效且成本低廉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就是将ID改为momo,“这样别人就不那么容易分辨出你的账号了”。

有时候,加入momo也许真的会有帮助。2023年初,某明星工作室发律师函,指控“豆瓣网友‘momo’”诽谤。momo似乎被当成了个人。律师函让“momo”上了热搜,引发了部分网友对momo的嘲讽,也让更多人加入了momo大军。一些新的表情也开始流行,其中一条是“互联网上没有无法无天的地方,但momo是个无法无天的疯子。”

momo警官来报告

王冰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她是那种一天不跟人聊天就觉得无聊的人。和男朋友、闺蜜分享完同一个东西,还要在网上再分享一遍才能满足。从小学开始,王冰就热衷于网上交友。如今她已经读研了,但知道她大部分秘密的人还是那些她素未谋面的网友,“比如她家房子拆了,她连男朋友都不会告诉。”

她曾不止一次因为频繁在网上发表评论而引发争议,另一次是2021年年底,清华大学公布十大最美学生候选人名单,有人在小红书上评论称,当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首枚金牌的杨茜,没有资格入选。

王冰决定为杨倩说话。她翻出另一位候选人的简历,觉得他的学业和获奖经历都不太好,说:“我也得过这个奖。”这惹怒了一些人,他们纷纷涌到她的主页上留言:“你以为你是谁?”

可惜,她之前发过帖子,草稿纸上写着学校的名字,之前她没注意,结果被人挖出来,说:“你这是啥学校,评论别人?”她气得一晚上睡不着,打字的时候浑身都在发抖。

相比于网络上的言语争议,她更担心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前两年她在学校新闻中心实习,那里有一套舆情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各主流社交平台上关于学校的评论。她每天都会整理评论,发给老师。如果有负面评论,“老师会根据你的主页,找出你是谁,然后立刻联系你的辅导员,辅导员要么记你的过失,要么让你反省。”

王冰不想被纳入这个体制,她不再像考研前那样“想发什么就发什么”,而是“不太擅长发批判性内容”,“发帖前会想很多,想着别人看到会怎么样,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或许这也是沫沫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就连一些传统印象中最具有攻击性的年轻人,也开始在网上隐藏自己。“沫沫之所以隐藏形象,成为沫沫,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他们解构自己,称自己为‘社会动物’或‘学校动物’,”2023年的一篇论文写道。

在这篇发表在《新闻学研究导刊》上的论文中,河南大学的两位学者也对沫沫进行了画像。“可以说沫沫给外界塑造了一个统一的群体印象,那就是一个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但又可爱幽默,富有正义感和同理心的形象。”

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沫沫的认同。“谁会无缘无故玩沫沫呢?”27岁的熊雄说。

雄雄就是那个被同事看到抱怨公司的女孩,这也是她加入陌陌的直接原因,她的主要工作是社交媒体运营,当时她刚刚辞职,对未来处于迷茫状态,除了睡觉吃饭,整天就是刷社交平台。

在看了大量相关内容后,第二天,她的小红书首页就被庞大的沫沫宇宙完全占据了。以一个粉色恐龙头像为基础,人们创造了上百个不同的沫沫头像,还有人给自己添加了身份。比如有人自称沫沫医生。后来,雄雄才知道,他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名医生。

熊熊决定给自己一个身份,成为第一位陌陌警察,她给自己换了个新头像,是一只戴着警帽、手拿手铐的粉色恐龙,并将ID改为“陌陌警察执勤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陌陌这个群,也有不少人对其表示厌恶,有人称其为“电子蟑螂”。一位用户称,他在自己代运营的账号中“发现了很多来自陌陌的恶意攻击”。在研究陌陌受欢迎程度的学术论文中,几乎无一不提及群匿名性带来的风险——“陌陌发布的信息丰富了互联网生态,但也埋下了制造和传播谣言的隐患,存在泄露他人隐私、滋生网络暴力的可能。”

作为一名“沫沫警察”,熊雄想抓坏沫沫,也就是发表不友好言论的沫沫,维护群的声誉。比如,有人免费分享了沫沫头像,一个沫沫评论说“你敢发这么丑的照片”,熊雄就给对方发私信,“作者也是好心人”。另一个沫沫评论了网友发的婴儿照,说太丑了,看不下去,就给对方发私信,让他删掉。

在沫沫宇宙里,愿意当警察的人不止一个。熊雄发帖招募沫沫辅警,很多人报名了。在认识了更多人之后,熊雄发现沫沫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尤其是00后大学生。“也只有大学生才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

至于坏妈咪,占比并不高,一个月内他们只发现二三十起,“大概占1%到2%”。熊雄把坏妈咪分为两类:一类是听劝告的,有的甚至会回复她“Yes sir”;一类是不听劝告,平时不回私信的。对于后者,熊雄运用自己在粉丝圈学到的“控评”技巧,发正面评论,并号召其他妈咪一起来评论,表达对博主的支持。

我们也只能这样了。其实熊雄并不觉得Bad Momo有多糟糕。“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心情不好,出来吵架而已。”

momo现象受到关注,图为论文《群体中的数字隐形:去身份化的自我呈现——以“momo大军”为例》的采访对象。

“像水一样”

一个月的时间,熊雄沉浸在“陌陌宇宙”里,在网上到处刷表情包,这让她摆脱了辞职后的低落心情。

她原本在二线城市经营小红书,公司业绩逐渐下滑,加薪未果后,她选择辞职。这个刚毕业几年的女孩第一次感受到无力,“感觉自己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果。”

刚加入陌陌时,她这么做是为了掩饰自己在网上的抱怨。但成为陌陌警察后,虽然粉丝不多,但她也有了形象负担。“现在很少发泄个人情绪,或者一些吃瓜观点了。”

她不再开小号抱怨生活,或许年龄的增长真的会改变一个人,她说,相比刚步入社会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会觉得世界不公平,或者对自己打击很大”,现在她已经开始适应现实,“任何情绪都能自己消化”。

这半年来,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她找到了新工作,结婚了,第一次开始为“过年送什么礼物”这种事情发愁。现在她很少外出执勤,但她的个人账号还是“陌陌警官”,偶尔会在上面分享一些快乐。这个账号是她的私人领地,“希望有个地方能让我保持纯粹。”

互联网在过去20年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中,其与现实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2022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BBS论坛时代,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并行,匿名是当时的常态,“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进入以社交为核心的SNS时代,互联网成为现实的延伸,人们以真实的自我为基础构建自我形象;而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交APP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现实的生存空间,人们开始厌倦印象管理,“用户在大多数APP中拒绝与现实好友联系”,“只想回到网上做一个隐形人,不受现实关系的干扰”。

在豆瓣和小红书等平台上,人们仍在加入陌陌,但也有很多人离开了。有些人摘下了面具,开始重新发布自己的个人生活,比如医学院学生叶叶,她在发帖一年后被发现,“仍然想和其他女孩多互动”。相当多的人加入了一个名为“隐门”的新匿名小组,头像和名字都是空白的,这让找到他们变得更加困难。

那些留在momo群里的人,或多或少是因为momo群能给他们带来想要的东西。

一位从事动漫编剧工作的男孩,把微信等所有可以改的社交平台名字都改成了陌陌,“除了个税和12306”,唯一不同的就是头像,比如饿了么是蓝色小恐龙,美团是黄色小恐龙。

相比于拉黑抖音上3000多个蓝V账号,保证自己看不到粗制滥造的新闻(他把这些账号内容的同质化形容为新闻界的陌陌),更换不同版本的陌陌头像对他来说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某种程度上,这是他对平台展示IP地址的抵抗。虽然他所在的省份“网络上没有太大的黑点”,但加入陌陌还是让他更安心地参与讨论而不被发现。还有一点很重要,陌陌模糊了性别,让他免去了讨论总是转向性别对抗的麻烦。

偶尔在几百人的群里看到其他的沫沫,也会有种熟悉感,他试着猜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打了个比方,“在一个包容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像水一样,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北方某大城市的一名外科医生也做出了类似表述。

这名外科医生30多岁,在微信朋友圈里,他是一个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拿过奖的积极向上的年轻医生,但在个人社交账号上,他总是分享医学圈的八卦。

他加入陌陌大概三个月,现在也比较愿意在社区里分享一些秘密,比如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一张紧缺的床位要花多少钱。他强调自己并不是想当医疗中介,“只是希望大家不要上当。”

他认为互联网应该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很多事情变得方便,但近年来,“这个行业里本来可以公开的事情,现在都不能公开了。”在他的乌托邦愿景中,momo们可以像水一样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聚在一起就是海洋”。 (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标签:陌陌股价   王冰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9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