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同厦门大学三维分析

  

一颗可以治愈世界的心

福建八路军今昔如一

今天——厦门大学

三维分析:

城市 - 厦门

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如今,经济特区似乎被逐渐淡忘,或被误认为是深圳的专属。但在改革开放之初,五大经济特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海峡对岸的厦门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泉州早已是福建省经济第一大城市,而政治中心则是省会福州。但在外省人眼中,抛开其他因素,厦门才是福建最闪亮的名片。美丽、前卫、开放的区域面貌,丝毫不逊色于其他。

城市在海上,海在城市中。大海的壮美、厦门大学的曼妙、鼓浪屿的典雅,共同构成了优质的旅游资源,构成了中国人对厦门最基本的印象。也造成了第三产业是厦门支柱的认知错觉。

狭窄的腹地、有限的内部土地资源、对立局面的常态化不稳定性,让厦门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小而精的局面。但正是因为“小”,才可以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减轻不少负担。快速的调整,正完美布局电子设备、高端装备、航运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精”。而“一带一路”、“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必然会强化其枢纽作用。厦门,是时候发力了。

一朵花,一棵树,一只白鹭;一座岛,一个小岛,厦门。

四季从不停止变换,但厦门仿佛能永远停留在夏天。

学院和大学——南部最好的

该校由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19年创办,创办初期设有师范、商学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后陆续增设工学、法学、医学、新闻学等学科,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由私立大学转为国立大学,并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高校学科竞赛冠军,有“南方最强大学”之称。

1952年,厦门大学工科系从学校大体分离,定位为综合性文理大学,六七十年代仍位居全国重点大学之列。1986年成立研究生院,现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副部级高校,原“985”、“211”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厦门大学以卓越的软实力享誉全国,集美大学村、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均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既有芙蓉湖、情人谷的秀美,又有剑南大礼堂、尚贤体育馆的雄伟,当之无愧地享有“中国最美大学”的美誉。

情人谷

专业性——谁将引领Pudu?

厦门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唯一A+学科为海洋科学,其海洋科学专业超越中国海洋大学,位居全国第一,海洋技术专业位居全国第二。国家近岸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设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化学应该是厦门大学的另一张王牌,学科评估为A,能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位居全国前三,学校还设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化学领域,厦门大学已经走在了前面。

厦门大学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实力或许更为人熟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均被评为A类,位列全国前5%。其实力不仅在于学科的精细度,更在于学科的广度。经济学类专业中,经济统计学全国第一,财政税务全国前5,金融工程全国第七;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审计学全国第一,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全国第二,会计学全国第四。

在“五院四系”思维惯性下,厦门大学的法学专业很容易被忽视。其学科评估为A-,位列全国第12名,国际投资法、民商法、知识产权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生物学、生态学均为“双一流”学科,厦门大学在基于天然产物的靶向药物研发、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基础学科方面,厦门大学京润数学菁英班、萨本东物理菁英班入选基础学科精英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文学科方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位居全国前三名。

工程学似乎比较弱,总是被公众批评,但计算机科学也处于 B+ 水平。近年来,进步最快的是航空航天,尤其是基于其强大化学和材料基础的飞机推进工程。

心理分析:

因为厦门和厦大独有的优雅,加上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年来这里从不缺少优雅脱俗的孩子爱上这里,而其中心地善良、心地温柔的女孩更是数不胜数。很难说是厦大赋予了她们更同质的气质,还是拥有相同灵魂的孩子们机缘巧合地聚集在这里。

另一方面,中国人对于民族大业自然不会含糊,但由于独特的战略战术前沿位置,在报考福建、厦门时,各位家长也会多一分纠结。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在天津高考中,厦门大学的最低分始终在南开大学附近,主要范围深深嵌入南开大学的各个群体之中,如何平衡两所985高校,让人十分焦虑。

比城市?一个高大,却缓慢笨拙,却有家的舒适。一个独处,却至少能体验四年精致生活。比学科?更让人头疼。除了海洋科学,无论是优质的基础学科和商科管理,还是略显薄弱的工科,南开和厦大都太过相似。

其实,这只是天津高考特有的困境,正是因为南开大学在天津招生数量庞大,供需关系略显宽松,录取分数线向下延伸到厦门大学,如果是在其他省份,“杭开集”也是类似的竞争对手。而且,这并不意味着厦门大学在天津的最高录取分数线可以与南开大学相提并论。

技术分析:

由于厦门大学文科组的录取分数线并不高于南开大学,南开文科组招生规模较大,招生数量大幅下降,厦门大学落选也就不足为奇了。最终被录取的幸运儿中,既有谨慎、遵循历史数据的,也有大胆、激进的。这最终导致文科组内的专业排名更加混乱。

而且,在不限制选修科目的群体中,总会有两类人,一类是热爱人文的,一类是坚守商科和管理的,使得不同专业的分数相互纠缠。千万不要指望以思维发散著称的文科生群体中会有什么普适的规律,总会有一两个疯狂的学生,让一个辅修专业冒出来,成为一只黑天鹅。在不限制选修科目的群体中,你永远要接受这样的变数,强调自己对专业的包容度。

厦门大学2021-2023年天津招生简章(请横屏观看)

特别重视外语+会计或金融,学习过程中的会计或金融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双学位,只是辅修专业,最终的学位依然是文学士学位。

即便是985高校厦门大学,也存在优质专业不热门的尴尬。在海洋学、生物、化学等专业逐渐被诟病为“坑爹”、分数线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厦门大学坚持学科特色,独立组团,拒绝捆绑销售,保证了生源的稳定性和录取数据的可信度,难能可贵。

物理组的上升趋势与今年总体趋势一致,也是与其他工科大学向上联动的结果。不过,厦大的计算机或电子专业从未成为组内最高分,这在其他大学中极为罕见。猜测一方面是厦门大学工科不强的普遍印象影响了思维;另一方面,工科集中的翔安校区与始终位居组内前列的思明相距太远。最后,始终位居组内前列的统计学和大数据专业确实质量较高,单从就业角度考虑,他们在经济方向的野心还是很强的。

就业分析:

厦门大学作为985高校,升学率应该可以信赖,但51%的国内外升学率,实在没有想象中高。不过,如果考虑到录取学校的质量,就能真正体会到厦门大学的霸气,47名清华、86名北大、89名复旦、78名上海交大……770名考生都来自这所学校。

厦门不是一个能留住外省生的城市,除了本省考生。我见过三个报考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的,当年都是看似柔弱的女生,一个在这所大学读硕士,后来在深圳大厂上班,一个在上海读硕士,留在上海当白领,一个现在在上海读硕士,没有留在厦门,也没有回天津。

如果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中南大学是广东省的人才培养基地,那么北靠长三角、南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厦门大学则兼具两全其美的优势,即使迁到北京也毫不逊色。

回家吗?

这是弱者生存的规避措施吗?

还是逃离混乱?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9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