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主教辅仁大学录取分数线(所有专业分数线一览表公布)

  

北京辅仁大学

编者注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独具特色。袁一丹博士以新文化运动开创的学术传统为背景,梳理并描述了1930至1940年代辅仁大学文史研究的独特面貌,着重阐述其弘扬传统学问、关怀时代的学术风范。作者指出陈垣、余嘉锡等人对辅仁文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引领作用,并透过同僚与师生关系勾勒出“辅仁学派”的脉络,为民国学术史研究开辟了新境界。

陈垣与辅仁学校

袁一丹

摘要:以北京大学所提倡的白话文、反礼仪思想为假想敌,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辅仁大学在陈垣、余嘉锡等人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史学风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从目录学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文基础;在学术取向上,兼容汉宋,善于考据但又不拘泥于考据,肯定宋明理学在加强士人气、端正人心方面的作用。七七事变后,辅仁文史传统随时代而变,转向以古证今的“微”学,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诗史考据之中。 鉴于陈垣与余嘉锡在学术道路上的高度契合,以及其弟子柴德庚、牟润荪、周祖谟、启功、余勋等人在研究领域乃至论文选题上的传承,辅仁聚集的这批文史学者堪称是一个潜在的学派。

1930年,刘半农在担任辅仁大学教务长期间,曾论述辅仁大学的现状和未来,他说:“辅仁大学是北平诸大学中最年轻的,建校才三年。北平的国立学校如北大,已有三十年历史;私立学校如燕京大学、汇文大学,也有一二十年历史。辅仁大学虽然如此年轻,但其名字近来已为人提起,社会上已为人所知。虽然名气不大,但不是坏学校,始终在水平上。这是我们大学将来发展的立足点。”[1]

辅仁大学是一所天主教大学,其前身是辅仁社,由英莲之于1913年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创立,以《论语》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助人”的道理为宗旨,招收天主教青年,教授经史等课程。1925年,英莲之以辅仁社为基础,创办公立教育大学,迁址城中陶贝勒府。1926年英莲之逝世,陈垣继任校长,学校改名为辅仁大学。当时,大学只有文科系,分为国文、史学、英文、哲学四个系。1929年,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法,文科系改为文学院,并增设理学院和教育学院。 改组董事会,聘陈垣为第一任校长,沈建诗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2]

在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公私立大学中,辅仁大学属于后来者,难以与北大、清华、燕京大学等国立大学并驾齐驱,只能与普通私立大学竞争。辅仁大学在北京文化教育界的迅速崛起,有着普通私立大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普通私立大学经费困难,而辅仁大学有教会的资金支持。[3]即使在沦陷时期,辅仁大学依然有比较稳定的经费来源。 据日伪新民学会1938年5月对北京私立大学普查显示,辅仁大学1933年以后转归美德圣言会管理,每年总经费约31万元,其中梵蒂冈拨款2.5万美元,美德圣言会拨款5万美元,学费约4万元,临时捐献约1万元。[4]

除了教会的资金支持外,辅仁大学还有其他优势:一是师资力量雄厚,有几位北大的知名教授,他们名气大、势力大,对辅仁大学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二是录取严格,分数标准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三是办学导向比较务实,能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邓云祥认为,这些因素确保了辅仁大学从一所20世纪30年代基础不大、历史不长的新学校,逐渐成长为一所特色鲜明、声誉卓著的大学。

1. 非常规的就业标准

我们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辅仁在1930年代北京文化教育界的地位。日治时期出版的一本学生刊物,曾刊登了北大学生齐东野对辅仁的印象。文章写得生动,回忆了1934年夏天的高中毕业情景:

至于公私立大学,早就有秘密严选和希望。后来,学生渐渐开始公开讨论,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派系。有的自称“北大派”,有的自称“师范派”,有的自称“中正派”、“清华派”。但始终是少数,其余的人虽然不愿嚣张,打出自己的招牌,但似乎都被心照不宣地当成了平大等学校的考生。从这一小点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出,在普遍较好的中学学生中,辅仁根本就不受重视。[5]

齐东野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所学校,是从报纸上的一则招生广告,而且是三次招生,因为他的高中老师没有一个是辅仁大学毕业的。后来,他和老乡一起到辅仁大礼堂听鲁迅讲座,看到很多穿黑衣服、白领子的洋神父。他得出的结论是,辅仁大学校园气派,生活贵族化,礼堂就是教堂,跟燕京大学氛围差不多;学生风流,但不适合当老师,跟超大、华北大学差不多。[6] 这是当时高中毕业生对辅仁大学的看法。

毕业于辅仁大学的作家查先林也认为,相比其他大学,辅仁大学更偏向西方。因为是天主教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外国神父;又因为是私立大学,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华侨学生也很多,一半穿西装,一半穿长袍。[7]据查先林回忆,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大中学生,除了被要求穿制服的,几乎都穿长袍,外面套蓝布大衣。但辅仁大学也有学生夏天穿西装、长裤、衬衫,冬天穿西式大衣、皮鞋。辅仁的“西方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服饰上,还体现在校园建筑上:

定福街的右侧是整个校园,包括教室、实验室、行政楼和神父宿舍。一幢洋楼,赭石色,占据了半条街,四周是矮矮的铁栏杆墙。校园建筑的设计是中西合璧的,木格窗,古老的飞檐屋顶,铺着翠绿色的琉璃瓦。雕花的高大铁门白天敞开,踏上低矮的白色石阶,两扇漆成原色的木门映入眼帘。虽然看上去并不雄伟,却有种超越尘世的宁静感。整天进进出出的无数文质彬彬的学生,或是穿着黑袍白领的神父,营造出一种令人难忘的庄严氛围。[8]

所谓“西式”只是对一所大学的肤浅理解。北大学生齐东野颇为吃惊。因此,他对辅仁大学文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另眼相看:一位是文学院院长沈建时,另一位是中国文学系主任余嘉锡。[9]从师资队伍上看,辅仁大学与北大历史渊源深厚。沈建时不仅曾任北大研究院国学系主任,校长陈垣也长期担任国学系导师。即使在1931年北大实行专任教授制后,辅仁文史系的重量级学者仍继续在北大兼职担任讲师。 据1932年北京大学文学院课表记载,“文学书校对组”所修课程有沈见时《汉字与训诂》、余嘉熙《目录》与《考据学》、陈垣《校对习作》等[10]。据辅仁大学1934年至1938年间教职员履历表,北大毕业生有:赵隐棠(北大国学系毕业生)、荣昭祖(北大哲学系文学学士)、陆宗奎(北大中文系毕业生)、褚万峰(北大国学系毕业生)、罗勇(北大文学系文学学士)、柯昌嗣(北大中文系毕业生)等[11]。

在校长陈垣的悉心经营下,辅仁大学虽然底子浅薄,却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北大、燕京大学的文史传统。辅仁大学文史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垣标新立异的用人标准。首先,辅仁大学聘请陈垣为校长,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举动。这是因为辅仁大学是一所天主教大学,陈垣是基督徒,不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其实是在教会外寻找校长,这是非常开放的。曾在辅仁大学任教的台静农就指出,“这所新大学的主要教授,不是从其他大学选拔的,而是从校外选拔的”。由于陈垣长期居住在北京,结识了许多校外的学者,一有机会就推荐他们。[12] 元安弟子牟润荪也回忆,陈垣亲自为辅仁大学文史系选拔教员,与傅斯年1949年主持台湾大学时,事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的作风如出一辙。牟润荪认为,陈垣提拔人才,是“超越学术流派的观念,大力推崇名气较小的学者”。如余嘉锡、伦明、柯昌嗣、张兴良等人,都是因陈垣的推荐而发掘出来的。邓志成、张尔天等,也因陈垣的关系,才被录取到燕京大学任教。[13]

辅仁大学校长陈元

辅仁大学文史系的班底,始于老搭档陈垣和沈见时。据周作人晚年回忆,沈见时在西山休养时结识了陈垣,“两人渐渐地互相扶持,成为国学界的名流。”[14]沈见时任北大研究院国学系主任,而陈垣则从导师升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再升任辅仁大学校长。沈后来离开北大,追随陈垣,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

最能体现陈垣用人标准的两个人,是辅仁大学文史系主任余嘉熙和张兴良。余嘉熙于1932年被聘为中文系主任[15]。辅仁教员简历上,他在“学位”一栏填写了“未毕业”和“无”。他的专业是“研究编目、古今文体、学术渊源”,“经历”如下:

清初,任吏部尚书、武陵教育促进会总管、城市自治会总管各两年。民国成立后,任湖南西路师范学校教师五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五年,师范大学中文系、历史系讲师四年,清史馆助理编辑二年。[16]

余嘉熙是清朝举人,曾任北京六品小吏。台静农回忆说,余嘉熙面色白净,留着黑胡子,步履稳健,举止严肃,颇有官场风范。[17]晚年陈垣回忆与余嘉熙的交往,说1927年余嘉熙来北京谋职,二人谈起学术经历,“各有悲欢离合,颇有投契”。余嘉熙到辅仁大学中文系任教后,二人相聚的机会增多,“研读历史,讨论学术,各有心得,谈至深夜,不觉倦怠”。抗战时期,“讨论学术的朋友纷纷离京南下,交谈之人少了”。 陈某与余某就读同一所学校,又住在同一条街上,又是邻居,早晚都会见面,互动也比较频繁。[18]

至于历史系主任张兴良,履历上学历颇为可观,自称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但专业和学位都是化学,与历史无关。张兴良1929年出任历史系主任,此前曾从事化学工业,曾任汉阳铁厂化学师、南京国民政府工业部技术员、湖南长沙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北京盐政学校盐质研究室主任、薛集铁路四方机器厂化学师、军械厂监察处总工程师、财政部实验室技术员等。[19]陈垣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家担任辅仁大学历史系主任,用人标准可谓非同寻常。

像余嘉熙、张星阳这样的学者,如果按照现在的大学教职聘任规定,不经过层层审核,不具备同等学历和教学经验,根本无法登上大学的讲台,更别说担任系主任了。在台静农看来,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很多人靠着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但把学术研究当成生活的寄托,并乐此不疲。一旦被大学录用,他们都能做出贡献。[20]余嘉熙在简历中填写的经济情况是,每月收入300元,开支约270至280元。 入辅仁大学后,发表《目录学研究》、《考据学例说》、《古书校勘法》、《四宝提要辨正》、《元和姓氏纂补》等著作。张荥阳的履历显示,其家庭经济状况“小康”,发表著作有《中西交通史料集》、《马可·波罗游记》、《洋务东渐史》等,以及各类杂志论文。[21]

辅仁大学文史系聚集的学者,虽然各有专长,成绩斐然,但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文化教育界的地位其实是比较边缘的。他们对以北大为中心的学术圈及其所引领的新思潮,多少有些不满。如张兴良1926年写信给陈垣说:

北大党派性很深,党员思想狭隘,不允许文科有异议,他们所提倡的新文化主义,无非是白话文和男女同校。他们的意识形态刚建立时,涂景山等史学家并不认同。北大如今已成为政治运动的专门机构,不宜让其与纯学术混杂在一起。[22]

张兴良对北大文科和“新文化主义”的批评,恐怕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观点,也代表了一批长期受到北大派压制、受到新文化运动冲击、文化立场相对保守的边缘学者的共同观点。

与陈垣、余嘉熙交情甚笃的语言学家杨树达,在日记中多次表达对“浙江派”控制北平大学的不满。1933年4月6日,杨树达拜访陈垣,谈到北平教育界的情况,“元安深恨浙江派独断专行,不重视学术”。[23]所谓“浙江派”,主要是指北平大学中文系主任马毓??昭和历史系主任朱希祖。同年5月15日,余嘉熙南下前,向杨树达谈起在北平学术界的感受。他说:“我在辅仁大学心里很不舒服,北平大学被某些人控制,我只能敷衍了事地讲几个小时课,决不聘为教授,这使我显得比别人差。” [24] 由此可见辅仁大学文史领域的学者对北大的“某些人某些部门”抱有排斥和自卑感。

2. 课程与入学建议

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师范大学相继南迁。为了谋生,留在平的学者们则到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教会大学任教,以躲避伪大学的招募。因此,沦陷时期辅仁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阵容是当时最好的。例如中文系有余嘉熙讲授目录学,沈见实讲授文献学,高步英讲授唐宋文学,孙仁和讲授诗文选,孙开第讲授小说史,顾遂讲授元曲,刘盼随讲授汉书,赵万里讲授考据学,陆宗奎讲授《说文》,戴俊仁讲授《文选》,褚万峰讲授文学史,陈俊哲讲授《马氏文通》,周祖谟讲授韵学[25]。沦陷后的最初两三年,辅仁大学发展迅速,保持了旧都学术机构的净土。 沦陷区的年轻人以能考上辅仁大学为荣[26]。据辅仁大学师生员工统计,1937年学生人数为270人,1938年猛增至678人。其中文科生由115人增至399人,增长近4倍。[27]

辅仁大学图书馆

由于辅仁起初规模不大,校内人事关系比较简单,没有像北大那样激烈的派系斗争。[28]再加上校长陈垣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明显高于其他人,因此在人事选用乃至整个教学方向上都有相当大的主导权。陈垣一贯主张做狭隘而深入的专题研究,他觉得文学史、史学、哲学史等专门史的范围太广,更不要说思想文化史了;至于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更是无用武之地。[29]这种注重专题而非通史的研究取向,似乎有意与1930年代以胡适为首的北大文科一较高下。 据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系、擅长思想史的蔡尚思说,陈垣曾对他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之类所谓杰作,很像报刊杂志,流行一时,但不会永远流传下来。”[30]

陈元曾想招收蔡尚思,但二人在课程安排上产生了分歧。[31]辅仁历史系的课程设置规定,中国历史分为六部分,即古代、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没有蔡尚思打算讲授的哲学史、政治与社会思想史、文化史等,陈元建议他改讲授时期史。中文系也不需要再开设文学史或国学总论、各家学说概论等课程。陈元给蔡尚思布置了讲授“通用中文”的任务。所谓“通用中文”是新生的必修课。鉴于学生中文水平普遍较低,陈元要求各系一年级学生都要补习一年的中文,每两周写一次论文,采用小班授课,每班约30人。 这门课有四五名年轻的讲师负责,简单来说就是批改学生论文。[32]

陈垣写信给蔡尚思,劝他调整研究方向,说“思想史、文化史,颇含糊宽泛,不能构成专门的学科。”“若想成为专门的学者,就应缩小研究范围,专攻一二大类或一朝代,这样才能扬名立万,经久不衰。”否则,“即使日著万言,名声显赫,可以谋生,但最后著作沦为讲稿、教科书,三五年便灰飞烟灭,不值一提名山大川。”[33]这与他对胡适《中国哲学史纲要》的批评是一致的。 在课程安排上,陈垣也旗帜鲜明,坚持“中国文学系要改作文,历史系要改时期史,其余诸如诸子总论、国学总论等,已开过。哲学史、思想史等,校内无此类课程。”[34]可见,陈垣个人治学风气对辅仁大学文史系的教学取向,特别是课程安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入门阶段更愿意接受粗略的通史、概述,或者系统的思想文化史。齐东野曾两次带着学费走进辅仁大学宫殿般的大门,打算交报名费,但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辅仁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与北大相比过于保守:

例如,在文献学方面,北大已进入《文献史纲》的系统史学探讨阶段,而这里,还只是一门《说文》课,还停留在专门著作研究的核心上。再如文学史,北大有文学史的概述和详细论述,分为四部分,而这里,还只是一门一年制的文学史课。[35]

可见,在一般文科生的心目中,文学史的权威已经确立,冠以“史纲”和“导论”等后缀的课程,地位比专门书本研究和各种文学写作练习都要高。以1932-1933年北京大学文学院的课程表为例,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共同必修课程有四门:《哲学概论》、《科学概论》、《中国通史》和《西方通史》[36]。它们都属于陈垣所批评的“大而无意义”的学问,不如让一年级学生从书目开始,了解一下国学的基本脉络。

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一年级必修课程中,最重要的是余嘉熙主任讲授的《书目问答》[37]。该课程以张之洞《书目问答》为教材,辅以《书目问答》和《正误》,分四期,分两年讲授。课程内容如下:

有目录的书是读书的门户。张之洞的《书目答疑》最为全面简练,其选剔皆有精妙之意。但??此书有目录而无解说,恐不便学者。现在,我将以此书为教材,解说其内容,分清哪些书应先读,哪些书应后读,并纠正其谬误。亦时时解说、论证学术思想的来源,以及学科的分合。[38]

194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的赖心侠,跨系选修了这门课。他这样形容余嘉熙在课堂上的风采:“他虽然年逾花甲,却依然精力充沛,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他操着一口湖南腔,不拿一张纸,口若悬河,对家族了如指掌,让人如饮美酒,陶醉在这看似外表枯燥却内涵丰富的学术领域。”[39]

Yu Jiaxi来自Hunan的,据说在句子之间添加了“ Gege”的声音,他在日本的占领期间在Fu Jen天主教大学学习中文。书目答案“并解释了一本书的内容,数量的数量,版本的数量,哪个版本更好,书籍遇到了什么问题,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 siku tiyao”在书中的记录中有什么错误。为他的班级出现,所以学生只能倾听和记住。

从和的文本研究中,参考书目实际上是一个言论。 41 Yu Jiaxi认为,参考书目“可以解释学术研究的起源”及其意义在于“区分学术研究和检查起源” [42],因此为初学者提供了指南,因此,参考书目也应具有传统的“计费书籍”和“概述”的综述。杂草。 他将书目与一本帐簿进行了比较,认为必须先在一个人的仓库中找到库存,然后才能瞥见阅读和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方式[43]。

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文学和历史系的毕业生从参考书目的指导下受益于知识范围,他对参考书目的兴趣感兴趣。改变方向。

In his to Yu Jiaxi's on , Chen Yuan out that Yu Jiaxi's began with , “The of his was due to ; and the he in his life was also based on , and for he made the study of the Siku his .”[45] Yu Jiaxi his in the “” to Siku :

(在16岁时)我对问题和答案的书目答案感到震惊,我对自己的学习感到震惊,然后我读了他的“ Yu Xuan Yu”,并说:真的是世界上这样的书吗?” [46]

Yu Jiaxi在十七岁时开始阅读Siku Tiyao,并继续研究它五十多年了。离子和校对文本,但追溯了Tiyao的参考书目的起源,还讨论了他的文本批评方法。

Yu Jiaxi的学术生涯实际上与Chen Yuan的途径相同。 ]元素在研究任何话题之前,他将列出所需的书籍说中国部门的书籍收藏是首先基于“ da ma shan fang”的“马Yichu”系列。 除了当代的学术工作外,在工作日收集的书籍还基于Zhang 的“书籍清单答案”,这当然是陈元总统的想法。[52] 。

北京大学对北京的课程作为参考,Qi 对Fu Jen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无序的”,但有些“保守和谨慎,规模很小”。 Chen Yuan,Yu Jiaxi等人的学术立场和教育取向。 例如,根据1932年中国艺术学院的组织概要,尽管第一年文学小组还拥有诸如“语言学大纲”,“中国文学概述”,“中国文学的历史”和“现代中国文学”的课程,第二年后,文学和一般课程是各种统治者的统治者的统治者关于文学专家”,“诗歌收藏的研究”,“经典和哲学家的研究”和“关于大历史学家和汉舒的记录的研究”。 除了解释如何撰写文章外,本课程“特别注意了解人并讨论世界,检查其模仿变化的原因,并具有文学史的含义。”

一位学生回忆说,在Yu jiaxi的领导下,中国的福詹天主教大学更加关注传统研究,并提供了关于新文学和艺术的课程。 “申请入学的秘密”可以传递给有兴趣申请中国福詹天主教大学中国系的年轻人:如果您在入学考试中撰写口语文章,您被录取的机会会很小。[56] [56]

福在日本占领期间在富詹天主教大学学习中国文学,他回忆起他在1941年申请了福詹天主教大学。当时,大学入学考试没有范围。口头测试。[57]在富詹天主教大学(Fu Jen )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刘gu的南方歌曲王朝的命名:“喝酒和吃猪的肩膀,在风和雨中穿越河流,这不是很高兴的……”即。 但是,由于Fu喜欢中学的古老诗歌,并且恰好记住了,尽管他无法按照这首诗的规则进行打击,因此他很幸运地打破了句子,并能够将作者的名字和诗的标题注释,这是从句子中翻译成典型的典范。 Fu的熟练程度和CI的熟练程度赢得了中国部门负责人Yu Jiaxi的高度认可,尽管他无法接受口腔检查,但由于疾病的回忆,他还可以使用大学入口检查。 大学入学考试和课程的这个秘密揭示了陈元,Yu Jiaxi等人的学术取向,以及其他艺术学院的教学政策,这确实旨在与北京大学提倡的新文化运动竞争。[59] [59]

3.“通过文学结识朋友”和“通过朋友鼓励仁慈”

入学考试表明,根据谅解备忘录,弗鲁·詹(Chen Yuan)曾经在夏季的每一年中,都在夏季,福恩(Chen Yuan)曾经在夏季及其一年级的时候,他曾在夏季及其一年级的询问。然后,他在每年的fu Jen 读者中再次审查了他们,题为“ 的简短摘录需要阅读孟子,因为分析和孟子构成了中文的主要传统。[61]

陈元在他的家庭信中提到,他的目的是“让学生彻底阅读它,吸收它,思考并习惯它,以便他们可以大声地写出来并避免翻译的痛苦认为写作和翻译是本地人通过翻译学习自己的语言的必要条件。容易,不需要翻译。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元在编译Lun Meng Yi Jue的目的不是阅读圣经,而是在教学方法上写下。“重点是写作。

1941年9月,《福詹》(Fu Jen Lif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每个部门的第一年普通强制性课程概述”的文章。

为了促进教学的所有一年级学生,每个人都会分成几个小组,这是fu jen天主教的读者,这是本书结束的著名文章。和lun Meng的一个或两个段落,并以标点符号为单位。

根据1939年的福詹天主教大学的概述,有九个人在“所有部门的共同强制性课程”中教中文Ren,中国文学讲师,Qi Gong,Zhou Zumo,Chai ,Mou 和Yu Xun都是Yuan'an的门徒。

振王在他的后期的口头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以在1938年为新生中的新生教学现场。 ,教学的目的是,他会在学年结束时向年轻的老师解释。努力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达到陈元的期望[66]。

Chen学校的四个汉林学者:气锣,Yu Xun,Chai 和Zhou Zumo

气指出,在当时的培训中,Chen Yuan非常严格地写作时间是散文,教师和学生特别专心,因为这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写作竞争,而且是教师之间的教学观察。 “自1940年1月以来。这些评论的写作方式类似于古代中国作家的评论:

部门等级名称评论

高卢泰(Gao Lutai)具有广阔的视野,他的写作简洁明了,其优雅风格不容易实现。

物理学者王Yinru阅读了古老的大师的书,这些书籍简单,丰富,深刻,被认为是出色的作品。

物理学 - 王·金腾(Wang )讲述了社交互动,聚会和分离,以及著名地方的兴衰,所有这些都充满了情感。

关于化学的一篇鲜明的文章就像淡淡的月亮笼罩在薄雾,朦胧而有序的。[68]

在西方语言中,凯哈(Cai Jahe)相对稳定。

经济第二林·宗隆(Lin )的情节痛苦而难以忍受。

经济部和经济部的计划洒满了经济的经济。

经济的C和组织是严格的,词很优雅。

林宗隆(Lin )在他家乡的美丽之美非常出色。

社会社会很明确,裁缝是有序的。

化学的第一段李·贾克(Li Jiake)似乎很深,叙事的后半部分也详细介绍了。

中文的两个黄金森林是合适的,中间情况是开放的。

Chen Yuan认为“教学可以长期以来,尤其可以练习” [70]有时他也将他的“ Cheng Wen”放入窗口中,以供每个人学习。

1939年,有一份关于“富伦生活”的校园生活报告,该报告解释了陈元的场景发明了“文学之友”,以增强学生对中文的兴趣:

我记得举行的粉红色墙壁的粉红色墙壁上的四个角色是“文学的朋友”,这是可疑的。

1939年10月19日,我看到了“温伊之友”的第一阶段。

除了评估学生的中文培养,辅助训练还暗示了秋季的道德教训的含义,必须使用新的标点符号符号来添加。世界。

Fu Ren的“尊重道德”和“ Xue”的教育取向在1939年的入境测试问题中尤为明显。

什么是So -sage?

“文字中的文学”和“羞耻”可以被视为辅助教师和学生在秋季遵循的学术倾向和行为标准,包括在占领的特殊背景下区分“来源和“要获得的”,它指向了政治选择和学术界的政治选择和道德困境。

在“弗伦大学的阅读”中,记录了“关于诚信的耻辱”的“知识” ,他们天生就感到羞耻。

In Yu Jiaxi's " the Book of the Book," there is a notes in the of Gu Yanwu's "The Book of True to the with " in the . The of the of by the May 4th .

然而,不知道六个经典,但不管是兴趣,他都可以说服六个经典。明朝的医生,阅读是固有的[76]。

尽管在特定的写作时间无法批准这一时期,但它可以被视为Yu Jiaxi的论文,作为1939年Fu Ren的入学考试中的模型。 UCT“仪式法律不足,人们的言语不足”,这意味着学者是一个道德群体,旨在弥补5月第四个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混乱。

在文学和历史证据方面,Chen Yuan和Yu Jiaxi是为了证据,而不是为了证据。

Mu 明确指出,Yu Jiaxi一方面是在人与学者和新学校之间的相当距离,一方面,文章中的道德判断经常被总监科学的刻板印象所涵盖。

从最深的“ siku ”中可以看到Yu Jiaxi对歌曲Ru和儒家的认可,Sui Jun的话很丑陋,拒绝阅读他的书。

以“综合征”的六个历史为例,“同一年的小记录”是“ Siku摘要”的名单书对著名宗教有害。

Yu Jiaxi在案件中为Zhu Zi辩护,“摘要”故意将“ Zhu Zi唱片”与同年的南方歌曲王国在南方歌曲王朝中进行了比较。和明式时期的明儒学:

自从汉朝以来,他的朝臣可以为死亡而战,看到那些处于危险之中,很少落在晨星中。

Yu Shi将五代人与歌曲,元和清朝相提并论,以突出他认为科学习俗的技能。

Yu jiaxi对1931年的1931年代,1931年的“综合症差异”感到生气。“差异”不仅是对这项研究的纠正。

提倡的白话和反态思想是1930年代的敌人。在第七次事件发生后,富伦的文学和历史的传统不时改变,并转向了古代证据和现在的“表达”。

滑动以查看注释

[1]刘·班顿(Liu ):“富詹大学(Fu Jen )的现在和未来(与Fure大学的学生谈话)”,三个学生Chen ,李·唐纳(Li ),朱,”,《半男性杂项》的两集,“

[2]请参阅1935年的“文学学院概述”,“文学学院的革命和目的”;

[3]参见邓小写的“古老的文化古城”,北京:中国书公司,2004年,第67页。

[4]“中国共和国中央指导系总部调查部的调查表”,1938年5月20日提议,北京北京大学北部大学档案库的收入,一般类别,社会局,社会局,社会局,北北大学,太阳大学,纽约大学, ,xjie No. n Nose nose nose nose nose nose n Nose n Nose。

[5] Qi :“谈论富詹大学”,于1939年8月15日制作,“ ”第1卷,第2卷。

[6] Qi :“谈论富伦大学”。

[7] (Cha ):“ Yi Fu Ren”,“私人富伦大学”,p。 173.

[8] (Cha ):“ Yiyu ren”,“私立福伦大学”,第1页。 174.

[9] Qi :“谈论弗伦大学”。

[10]“北京大学文学学院(中国共和国第21至22号)”,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据库。

[11]“ Fu Ren教师简历(1934-1938)”,《北京师范大学的人事??档案》,弗伦大学的私立大学大学,案例编号29。

[12)

[13]请参阅Mu 的“哀悼Chen 先生”,“海草的第二版”,北京: Book ,2009年,第81页。

[14]周:“ 的唱片”,一,两个,四,“三个水槽和两匹马”,Hebei Press,2002年,第415页。

[15]根据富伦的人事档案,Yu Jiaxi的学校日期是1930年4月2日,担任讲师; 1931年,教授也是1932年9月的中国文学部主任。

[16]“ Furen教育简历(1934-1938)”,北京私人大学私人大学的人事??档案,第29页。

[17]请参阅台湾的“ Fu Ren的旧事物”,的其他论文(高级书)。

[18] Chen Yuan:1962年11月写的“ Yu Jiaxi理论的序言”,“ Yu Jiaxi理论杂项”,北京:书公司,1963年。

[19]根据“非洲教育简历(1934-1938)”。

[20] Tai 的“烧死富伦的旧事物”,的其他论文(附加书)”第107-108页。

[21]请参阅“非洲教育教育简历(1934-1938)”。

[22] On April 25, 1926, Zhang sent Chen , "Chen Yuan's ( Book)", Chen 's Note, : , 2010, p. 209.

[23] On April 6, 1933, Yang Shuda's Diary, " ", Books House, 1986.

[24] On May 15, 1933, the Yang Shida's diary said that Yu Jiaxi was ", a wide range of, and he could see it micro -." After the year, a 's full -time . Of , Yu Jiaxi could only work part -time at the of Arts as a , and it was to be hired as a .

[25] See Zhou Zemo and Yu Shuyi "Mr. Yu Jiaxi's ", and earn the next of "Yu Jiaxi's ", : Book , 2012, p. 715. Fu Fu Test the of the of from 1941 to 1945. It was more than "". for Yu Jiaxi's , Han Wei Liu , and Shi Shu's new words, there were Shen Ji Shi's , Gu Sui's poems, song , poems of the Sun, and Zhao Wanli's of Zhao Wanli. The of , the study of the , the , the of the of Sun Kaiji's , the of the of Chu , the , Shang of Zhu , the of Dai , the Han and Wei Six ( to Yu Jiaxi), the text of the text (), the of Lu , and Xia (the text was for Chen ). Wait for the and Law to refer to the " Mr. Ji Yu Yu" in Fu Test, " Fu Ren " p. 129.

[26] See Wang 's " of Fu Jen ", " Fu Ren ", p. 8.

[27] " of and and of Fu Ren ", " of Fu Jen (1925-1952)", China Press, 2005, p. 878.

[28] to Gu , since has a to the , it has been split into two : " and " and " ": "A must be in the . If he is in the , then one of them must be in the ' - ', and the ' ' must be first. "The part," How do I get tired of the ", Press, 2012, p. 99.

[29] Cai : "Mr. Chen Yuan's ", "The Study of Liyun Book House: The Study of Chen Yuan" ( books), by Chen , : , 2006, p. 46.

[30] Cai : "Mr. Chen Yuan's ", "Liyun Book House " p. 45.

[31] On June 16, 1933, Chen Yuan wrote to Cai , that "the of the is not large, and the of less than 200 yuan a month may not be to the wise. set ( book) "p. 383)

[32] See Chen Cai on June 24, 1933, "Chen Yuan's ( Book)" p. 383.

[33] On June 24, 1933, Chen Cai , "Chen Yuan's ( Book)" p. 383.

[34] On July 1, 1933, Chen Cai , "Chen Yuan's ()" p. 384.

[35] Qi 's " about Fu Ren ".

[36] "List of the of at (21st to 22nd of the of China)".

[37] In to " ", Yu Jiaxi's have been as : " of " (with Pixer's " of Sutra" as a ), " Arts and Wen Zhi", " on the New of the World", "Han and Wei Six " and so on.

[38] Yu Jiaxi's " " from the " of the of of ( -Four of the of China)".

[39] Come to : "My Book " "," and ", No. 5, 1986.

[40] Lin Chen: "Mr. Yu Jiaxi", " " p. 149.

[41] Wang : " ", Huang , Press, 2005.

[42] Zhang 's "" of ", 1 of Yu Jiaxi's" "," The and of the ".

[43] Chen Yuan: "Talk to some of my with : talks with the of the of of ", " Youth" No. 16, 1961.

[44] See New "Book and ", "Not Set", : Press, 2012, pp. 104-105.

[45] Chen Yuan: " to Yu Jiaxi's ", in 1962, "Yu Jiaxi ", : Book , 1963.

[46] Yu Jiaxi: " of Siku Tudes", in 1954, the first of "Siku Tip ", : Book , 1980, p. 46.

[47] Yu Jiaxi's "Four Sub -", "Siku ", No. 52, No. 52.

[48] ??Chen Yuan's " to Yu Jiaxi's ".

[49] Chen Yuan's "Talk to some of my with : Talk to the of the of ".

[50] On 6, 1940, Chen Chen Le Suxin.

[51] See Mu 's " of Qi Yun Book House", "Li Yun Book House ( Book)" p. 73.

[52] Tai 's " Fu Ren's Old ", " ( )" p. 108.

[53] " of the of at the of of Furen (21st Year of the of China)".

[54] The of of Fu Ren also new and , such as the " " in the first grade of the group. In 1932, it was by Tae : 1. The of , of the trend of , and the study of the of and world . The is by Zhu Yishu (), but under the great of the of and the , is not .

[55] to the list of from 1932 to 1933, there are four of "New and Art Trial", with four doors of texts, , poems, and drama. Prose is by Zhou and .

[56] See Lin Chen's "Mr. Yu Jiaxi", " " p. 151.

[57] See Fu Test "Mr. Yu Jiyu", pp. 124-125 of " ".

[58] In 1932, Chen could be with Fu Ren in . " about the Trial", " and ", No. 3, 2015) Mu said that in to Chen Yuan, he also Chen and could even Chen 's to Liu to Liu after he was to . that "the Chen Chen" not only each other in , but also has in .

[59] Chen Yiyi out that in the "The Ryo-State's" of the "in the of the 1920s and 1930s (" ", 2002), Yu Jiaxi's" Books "( known as the" of Books ", which about the used in in in the 1930s). The and the book test at the two . In , Yu Jiaxi's of Hu Shi and the of " " also in his "Siku ".

[60] Chen Yuan's on the of the of China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Fu 's in after four or nine years.

[61] See Mu Run Sun's " Mr. Chen ", pp. 81-82 of " of the Haixi ".

[62] On 9, 1939, Chen Chen Le Su Shu, "Chen Yuan's " (), p. 1107.

[63] On 9, 1939, Chen Chen Le Su Shu.

[64] " of the First Grade of the First Grade", " Life", 3, No. 1, 16, 1941.

[65] Chen Yuan's "Four " said. See Zhou Shiqi's "Four ", " News", March 3, 1999. The Liyun Book House in , Huaji went to ask , to the , and was "South Study Four Walk".

[66] "Qi Gong Oral ", 3, I and Fu Jen , , the and into the room, p. 96.

[67] "Qi Gong Oral " p. 95.

[68] "This month's" of the "," Life "No. 3, 25, 1940.

[69] "The" of the "on April 4", "Fu Ren Life" No. 15, May 10, 1941.

[70] On 21, 1939, Chen Chen Le Sushu, "Chen Yuan's " (), p. 1106.

[71] On April 6, 1940, Chen Chen Le Sushu, "Chen Yuan's " (), p. 1112.

[72] Zhao Ying: "" of the "-Foron One of the of the ", " Life" No. 1, 25, 1939.

[73] "Test for of Fu Jen (26th to 28th)".

[74] Shen Jishi: "A Study Book of and for the ", the title of 7, 1941, "Fu Ren Life", 1941, No. 3, No. 1.

[75] Gu was and was from "Nikko ", " of the of Fu Jen ".

[76] Yu Jiaxi: " and Books " (), 16. On the book of Gu Yanwu and , "Yu Jiaxi ", p. 699.

[77] Duan Yucai's "Dai ".

[78] Duan Yuli: " and ", " Lou Ji" 8, Books House, 2008, pp. 192-193.

[79] Mu : "Mr. Yu Ji Yu Ji of the Han and Song ", "The Draft of the Sea ()", : Book , 2009, p. 220.

[80] For , refer to Yuan Yidan's " of : The in Chen Yuan's " in Chen Yuan the , " and Cong", 2013.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9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