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

2、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

3、公共基础知识:年龄别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年龄别称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常识的“猜”字诀》,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随着三月份的临近,各省各市的事业单位考试正式拉开序幕。在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及考试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头疼的不是数量关系,也不是资料分析,而是常识判断。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公务员考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都必考常识判断,而在事业单位中必考公共基础知识,这样常识判断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可谓是重中之重。常识更多的在于积累,而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因此考生在常识部分失分率很高,影响。对于常识的积累,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其实在做常识题的过程中单靠积累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教育有一种很好用的方法传授给大家,即立足选项合理推测。下面我们具体应用题目来看是如何“猜”的。

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A.过五关斩六将

B.蒋干偷书

C.煮酒论英雄

D.单骑救主

看了这个题,很多考生都悔恨自己没有熟读《三国演义》,其实题干人给了信息,提示我们选哪个选项,“说破英雄惊煞人”,我们观察选项,哪个选项在体现“说英雄”呢,只有C项“煮酒论英雄”,那么不要犹豫,立即选C,C项就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

2.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环顾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理财,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下列有关世界主要国家的宪法的发展与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英国宪法的主体由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构成

B.法国是资产阶级国家中制宪最多的国家之一,共制定过15部不同的宪法,法国现行宪法为1739年颁布的《雅各宾宪法》

C.1787年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迄今为止已经至少颁布了27个宪法修正案

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现行的为1982年颁布的宪法,该部宪法迄今已经进行了四次修订

这道题一看关于世界历史,很多考生又懵了,但是别慌,我们通过观察选项来“猜”答案,通过观察B项“法国现行宪法为1739年颁布的《雅各宾宪法》”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法国现行的宪法还是18世纪时候的,作为一个资深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不靠谱,21世纪沿用的还是300年前的,那么答案我们就选B项。

通过上述两道题目,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对于常识类题目如何“猜”:一是观察题干是否有关键词;二是观察选项是否有特别离谱的选项。希望广大考生能熟练运用“猜”字诀,。

热门推荐:公共基础知识

更多事业单位招聘和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

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公共基础知识热点等精彩内容。今日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还包含: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每一级考试的第一名都有专门的称谓,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分别是: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元、解元、状元

1.【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故本题答案选C。

2.中秋赏月是中国传统习俗,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月的美好诗词。下列诗词中,与中秋无关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D.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2.【答案】D。解析:“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出自于毛泽东所著《蝶恋花·答李淑一》,指的是,询问吴刚有什么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吴刚捧出了月宫里酿制的桂花酒。这两句以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升天之后的潇洒之情。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而非描述中秋节的景象。故本题答案选D。

3.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列观点言论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孔子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3.【答案】A。解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荀子·劝学》,A选项错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B选项正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C选项正确。“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自墨子的《墨子·兼爱上》,D选项正确。因此,故本题答案选A。

4.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4.【答案】A。解析:题干诗句意为:我立定志向要填平东海,就算是身体被海水淹没,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只要东海填不平,我的心志就永远不会终止。表达了作者将复国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题干诗句情怀一致。B项错误,“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C项错误,“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D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故本题选A。

5.下列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孙子兵法》——孙膑

B.《齐民要术》——徐光启

C.《资治通鉴》——司马迁

D.《天工开物》——宋应星

5.【答案】D。解析:A选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B选项《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选项《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北宋司马光等撰,记载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D选项《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故本题答案选D。

6. 下列医学著作与其所处朝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千金方》——唐朝

B.《伤寒杂病论》——东汉

C.《本草纲目》——明朝

D.《奇经八脉考》——清朝

6.【答案】D。解析:A选项《千金方》唐朝孙思邈所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B选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C选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D选项《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明代李时珍撰。故本题答案选D。

7.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诗经》 B.《汉乐府》 C.《论语》 D.《孟子》

7.【答案】A。解析:“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故本题答案为A。

8. 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其中轩辕指的是:

A.盘古氏 B.伏羲氏 C.黄帝 D.炎帝

8.【答案】C。解析: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黄帝别名轩辕氏,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故本题选C。

9.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________相结合的制度。

A.集体决策

B.个人分工负责

C.个人分工协作

D.主要领导负责

9.【答案】B。解析:《党章》第十条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故本题答案选 B。

10.樟脑丸是常见的生活用品,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体积会缩小,这是物理中的什么现象?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蒸发

10.【答案】B。解析: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明显变小,因为樟脑丸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本题答案选B。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公共基础知识热点的部分备考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栏目还为大家提供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等相关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年龄别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年龄别称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年龄别称

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经常会涉及到一类题目,就是古代对于年龄的别称,考察方式多样。一种是直接设问考核某一年龄段,一种是对不同年龄别称进行排序。下面我们就对古代年龄别称知识加以介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今天我们在询问年龄的时候,通常就是直问直答,直接对年龄做出回复,而古人出于礼仪和尊重的考虑,对不同年龄会在直观的数字之外,有其他的表述,或者借用相关典故,或者借用一些成长的阶段特征。总之,古人对年龄有着多样化的称谓。

一、考试常用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识部分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年龄称谓的题目,常考的范围包括20岁到100岁之间。而古代文学常识中,20岁也称弱冠之年,这一年男子要行冠礼,就是带上象征已经成年的帽子;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是源于孔子提出的人在30岁前后要建立一定的功业;40岁也叫不惑之年,是因为人到了40岁所见所闻足够多,就能够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50岁是古人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其本意指的就是到了50岁前后人就明白哪些事是由天命所决定,人力不可支配的年纪;60别称花甲之年,是由于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纪年,甲子一轮回正好60年,故称花甲;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平均寿命较短,能活到70岁已经算是高寿,因而70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八九十岁耄耋,耄耋统称的是年纪很大的人,这里就指的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指的是需要别人赡养,而100岁的老人各方面都需要子孙的供养,故而用期颐之年指代100岁。

二、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考试中还会涉及一些特殊的年龄阶段,如:

襁褓之年就指的是小孩儿出生之后用襁褓包裹起来,因此也用来指代不满周岁的小孩;等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乳牙就开始脱落,这一时期就被称为始龀之年;古人留长发,故而小孩要在三四岁到八九岁的时候将头发垂下来,称为垂髫之年;等长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便将头顶的短发扎成两个发髻,一直持续到十三四岁,很像是羊角,所以这一年龄段也叫总角之年。

另外,古人也会有一些专门的年龄称谓,如女子十三四岁时便被称为豆蔻年华,这一表述就只能用来形容女孩儿;等女孩儿到了15岁的时候,就算作是成年了,便会把头发绾起来,戴上发簪,以示成年,称为及笄之年。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常识中应注意的年龄知识。

【试题练习】(单选)中国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谓,下列年龄称谓按实际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有误的是:

A.而立、知命、从心、耳顺 B.弱冠、不惑、知命、花甲

C.志学、弱冠、而立、不惑 D.不惑、花甲、从心、期颐

【答案】A。解析:《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称为志学之年,也叫束发之年;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花甲指60岁,也称耳顺之年;古稀指70岁,也称从心所欲之年;期颐指100岁。BCD项排序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练习题、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的“猜”字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