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荔波瑶山乡拉片村是贵州省特困“三山”地区之一。 是典型的深山石山地区,土地贫瘠,缺水。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瑶族,过去以狩猎为生。 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

扶贫启动以来,拉片村依托独特的瑶族文化,以扶贫旅游为重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 2020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3户。 1381人全部脱贫,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村庄变美了,贫困村成为4A景区

2020年5月19日,瑶山古村景区彩旗飘扬,歌声阵阵,整个景区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尧山古村景区4A级景区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经过尧山古村景区的扩建和提质,终于揭开谜底,公园正式开园运营。

近年来,拉片村依托深入挖掘瑶族独特的服饰文化、顶级文化、铜鼓文化、建筑文化等,引进荔波旅游集团,全面完善和拓展瑶山风景区,先后完成民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停车场、旅游公厕、演艺场所等设施,新增瑶族遗址、瑶寨门、瑶浴体验中心、瑶窑体验馆、瑶十二广场等景点。 大胆植入瑶族元素,传承再现瑶族风光,提升景区设施,把拉片村这个摇摇欲坠的瑶族边远村寨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以此为背景,我们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成效显着。

“我们这里以前很落后,瑶族人住的是破旧的茅草屋,茅草屋很小,没有窗户,白天只能在屋里点着灯,勉强看不到人,整个村子都是泥泞的。”下雨的时候根本没地方落脚,简直无法想象当年的样子。现在,政府对尧山古村进行了修缮、美化、改造。真是太美了,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拉片村副主任谢永光满脸幸福地说。

现在,漫步在古朴美丽的瑶山古村落、古朴典雅的游客服务中心、古老的三门瑶门、别具一格的瑶族商业街、仿佛与世隔绝的瑶家阁楼、沧桑的瑶族风情。粮仓群,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让你仿佛穿越了千年,置身世外桃源,这里的山川、河流、文化融合成一幅美丽的人间画卷。

文化变得有活力,传统技艺变成丰富技艺

2019年9月,河南郑州大学体育馆灯火通明,辉煌灿烂。 晚上8点,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颁奖仪式如期举行。 当主持人宣布“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二等奖为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陀螺表演队”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荔波县瑶山乡瑶陀螺运动项目第七次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中获奖。 陀螺运动传承人谢友明以他独特的陀螺技艺,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姚陀螺的独特技艺和精湛技术。

瑶族陀螺运动技艺已风靡世界,并将长期流传。

“目前,我们陀螺协会在县艺术队、孟流镇、小七孔景区、尧山古村景区组织了三个专业陀螺表演队,专门从事陀螺表演,目前从事陀螺表演的人员有50多人。每人年收入3万到5万元。” 在谈到顶级演出的收入时,顶级协会名誉会长谢友明自豪地说。

“我们创新发展了瑶族糊染技艺,制作了床上用品、服装、背包等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写生馆馆长李先锋说。部落文化学院,自信地解释。

是的,目前,瑶族刺绣、瑶族服饰、瑶族糕点染色制品、瑶族陶艺等传统工艺产品,随着瑶山古村旅游景区的大门打开,正在慢慢开放。 这些传统工艺品已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 传统技能变成了致富技能。

目前,拉片村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传承发展瑶猴击鼓、陀螺、瑶绣、糊染、瑶陶等传统技艺。 大胆创新,先后成立了陀螺协会、瑶瑶陶瓷协会等。刺绣协会、服装协会等四个协会,建成了24个瑶绣、陀螺、陶艺扶贫车间。 目前,瑶山古寨景区从事瑶族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的人员有460余人。 文化扶贫、“入户扶贫”已成为尧山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名片。

身份变得更加美丽,一个地道的农民变成了演员和模特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能成为一名演员,更没想到演员的收入能让我们一家人脱贫。”拉边村三组的谢家荣自豪地谈到自己作为一名素描模特和演员的经历。素描部落的演员。

“我从来没有读过书,也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当演员作为我这辈子的主要收入。这几年,我都是靠演员的收入来维持家人的生活。我的主要收入在景区,我是一名导游、一名舞蹈演员,还有篝火晚会的主持人,这些都是不错的收入。”在景区担任导游和舞蹈演员的谢和梅说,自豪地说。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增收致富,拉片村两委会以原汁原味的瑶族文化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围绕模范演员、场景表演三大类进行系统培训。演员、舞蹈演员,组织群众从事演员工作。 目前,在瑶山古村景区,瑶山写生部落每年聘请600多名瑶族群众担任模特、演员,人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 组织60多名瑶族青年男女加入景区瑶族舞蹈队,专门从事舞蹈表演,实现个人年收入3万多元。 组织40名瑶族妇女到瑶族文化场景演出,实现个人年收入8000余元。

身份的转变,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资收入、保障了收入,也增强了他们传承和展示瑶族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成为尧山古村风景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旅游胜地。 该村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扶贫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房子变美了,破旧的房子变成了最美的民宿

在瑶山古村景区的传统村落区域,有一家民宿,名叫“瑶山农家乐”。 院子不大,墙壁上镶嵌着废弃的瓷砖。 院子里流水潺潺,几朵不知名的野花肆意攀爬,和门口疯狂生长的三角梅相得益彰,让整个院子热闹起来。 院子中央是一条青石板小路,清静而幽静。 院子中央建有一个小木亭。 亭顶长着一片绿草,看上去翠绿欲滴。

“这是我用普通民房改造的民宿,为了让游客感受尧山独特的建筑文化,感受怀旧之情,我基本保留了房子原有的结构和风格,只对卫生间做了一些改进另外,这家农舍旁边还有两间由民房改建的民宿,房屋结构大致相同,但院落的主题文化完全不同,装修材料也不同。不一样,形成了一个庭院一个主题的整体格局,游客们非常喜欢,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网上预订。”

近年来,瑶山瑶族群众依托旅游景区开发,将农家老楼改造为民宿,发展旅游接待。

目前,拉片村已引进企业,将13栋农家老建筑改造成民俗客栈。 通过房屋租赁、联合经营等方式,已有12户29人参与民宿客栈旅游接待开发,实现年收入8万至50万元。 等等,创造了致富的“奇迹”。

群众哄堂大笑,山里的土特产成了抢手货。

“我们瑶山鸡是通过瑶族独特的饲养习俗和管理方法培育出来的优秀地方品种。瑶山鸡以其毛色鲜艳、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畅销全国市场。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我村以粗养为主,目前有散养户40余户,平均每户饲养牲畜300多头。每户年收入2万多元。”拉片村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冉说。 斌介绍了我。

“我的瑶绣扶贫作坊每年销售400多件,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确实受益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运营。” 瑶绣扶贫车间的谢高华这样说道。

“这两年不错,景区开发了,游客进来了,我的山产品卖得很好,主要从群众那里购买野生天麻、野生灵芝和水草等山产品。我的月收入4000多元,年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以收购土特产为主的贫困户谢永强自豪地说。

如何增加群众收入是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拉片村两委实施产业带动,实现真正脱贫、为真正贫困人口买单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拉片村双向发力,丰富产品种类、扩大产品规模,重点突出旅游开发和资源优势。 完成黑木耳种植10万株,覆盖贫困户50户216人; 完成姚山蛋鸡场扩建1000平方米,新增蛋鸡1.5万只,解决6户贫困户6人就业问题; 投资50万元新建瑶山鸡养殖场一座,养殖规模每批1万只,覆盖贫困户25户; “瑶山古村”景区将设立20个旅游农业特产销售摊位,每年为每户增加收入1.5万元。 年租金收入32000余元,村集体为附近20户创造了就业岗位。 投资20万元发展瑶山鸡养殖,覆盖贫困户30户,每户饲养鸡300只; 投资27万元投资瑶族写生部落发展瑶族糊染,覆盖13户贫困户。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拉片村的脱贫质量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瑶族   拉片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