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32家企事业单位赴北京开展人才交流对接活动

  

10月22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中山市翠亨新区管委会、团市委等部门,组织中山市32家企事业单位赴京开展“慈善英才·智聚中山”引进人才活动,与北京重点大学开展人才交流对接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走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大学双选会中山市副市长刘云梅,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及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专程参加相关活动。

中山工作组与北京大学医学院进行座谈。南方+苏志彦 摄

政府搭建平台,精准对接企业与高校

参与团招的企事业单位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教育等领域。 所连接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本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北京重点大学。 高校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等企事业单位招聘需求与高校专业领域高度匹配,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推动人才深层次发展。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金融链“四链”融合。

以北大医学院为例,2021届毕业生有2281人,其中70%拥有硕士、博士学位,80%以上签订了与医学直接相关行业的合同。 学生基本从事本专业。

此外,本次活动的人才引进目标也与中山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2021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革机遇,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健康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激光及增材制造、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装备、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此次中山工作组赴京引才,精准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应高端人才,旨在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

参与人才引进的企业诚邀高层次人才。 例如,中山市翠亨新区目前正在建设生物医药资产中心。 中山市翠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劲松也表示,希望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新药研发、医药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合作,让更多多项科研成果在中山翠亨新区落地,实现高效转化。

中山工作组与清华大学座谈。南方+ 苏志彦 摄

与多方合作,广泛拓展人才引进合作渠道

中山工作组邀请北京大学师生赴中山进一步探讨战略合作框架,深入了解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希望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及研究机构达成合作。

此外,中山工作组还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生专家服务中心进行座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专家服务中心依托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留学人员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留学归国人员服务联盟等平台学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不断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和多方参与。 留学生回国服务网络和合作交流平台。 每年组织“创业引导员走进海外创业园”、“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等活动20余场。 支持中山等全国各地区开展人才项目洽谈、融资路演、项目对接等留学回国服务活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表示,中心与中山多年来合作开展活动,中山在人才工作和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和创业精神。 中心愿继续加强与中山的合作,将专家的优质资源和智力成果与国家战略和当地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国家创业导师来中山、回国等方式,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当地应用。留学生来中山创业。 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动力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机制对接,构建吸引人才有效渠道

人才引进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要实现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需要双方更加深入的对接。 为此,本次引智活动除了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外,还十分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中山市企事业单位与相关高校就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与清华大学的座谈会上,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超指出,北京的很多学生对中山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建议同学们将就业选择延伸到学习实践的全过程,去中山企业。 公共机构开展现场实践,提前了解中山这座城市。 同时,希望中山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实践平台,促进人才与中山的情感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

清华大学党委科研与工程部副主任钱挺也表示,如果学生能够在早期有机会熟悉中山企业,可以增强学生的选择意向。 她指出,清华博士生需要进行6周的社会实践,希望中山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项目或研究机会,让清华学子在实地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对中山这座城市产生了解和感情,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对于高校和学生的建议,刘云梅表示,中山是一座博爱开放的城市,是一座热爱人才、重视人才的城市。 中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展现出重人才、爱人才的诚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发展创业。 。 中山将搭建完善各类实践发展平台,优化服务,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天地”,与全市携手发展壮大。

目前,中山市已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分支机构13个,省市级院士工作站10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5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46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57个。 级新型研发机构、34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市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1个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85个博士及博士后工作平台等,将为相应的高层次人才。 实践和发展平台。

此外,中山还实行“灵活引进人才”模式。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中山正抓住“双区”建设机遇,全面融入大湾区都市圈,推动深中融合发展,深度参与珠三角西海岸高端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出台“18个人才”、“24个人才”等一系列政策,让人才有“安全”发展。 我们竭诚欢迎各类人才来中山发展。

根据相关办法,每年在中山市企事业单位连续或累计工作1个月以上6个月(183天)以内并取得预期成果的专家,每年可享受最高30万元的生活补贴。 中山市将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模式,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高素质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层次人才,构建人才引进和使用长效机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山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区域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能力成就人才。 ” 刘云梅副市长向各位英才发出邀请。 她说,中山正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 深中走廊将使中山进入桥梁时代、深中一体化时代。 中山“湾区C位”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中山将聚集最优秀的资源,积极打造人才“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优势平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聚集人才。 。

【图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苏志艳

【作者】苏志彦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中山   人才   留学   清华   对接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