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由来与推行,从明代雏形到民国提案

  

汉语拼音的起源和实施,从明朝的雏形到民国的提出和新中国的实施

一、汉语拼音的作用

汉语拼音于1958年2月11日实施。

我国从1955年至1957年开始制定汉语拼音,并于1958年颁布,现已成为

联合国规定的用拉丁字母抄写中文的国际标准!

汉语拼音现已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工具。

认真学习

它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改革和创作的重要依据,也是盲文、手语、旗语、灯谜编撰的重要依据。

广泛应用于中文文献整理和检索,以及工业和科学领域的模型和代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汉语拼音被普遍用来输入汉字,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中文人名、地名拼写的国际标准,它已经成为一门外语,用来表达中国事物和中国概念的重要性。

依据。 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

汉语拼音作为一种工具,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帮助我国消除了文化障碍。

他为提高文化素质、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替代的积极影响。

汉语拼音

2. 汉语拼音的起源

汉语拼音是1918年由汉语发音系统制定的。

1918年,民国初年新文化诞生。 汉语拼音(音标)由北洋教育部颁布并用于普及。

教育和普通百姓使用的,共39个拼音字母。

1920年又增加了一个,共40个注音字母,按[ㄜㄚㄜㄧㄨㄩㄝㄞㄟ]的顺序排列。 (台湾还有

使用“旧音标字母”表示“1918年音标字母”)。

至今已作为汉语拼音与拼音对照表在我国大陆词典、辞书上出版。

汉字是我国独有的瑰宝。 在古代,我国就开始有象形文字,后来从篆书发展到楷书。但一直以来

没有拼音字母,也没有“音”或“韵”的概念。 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意识到一个音节,

可分为辅音(b、c、d、f、h、j、k、l、m、n、p、q、r、s、t、v、w)和元音(a、e、i、哦,

u) 和其他部分一直是根据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授和学习的。

相应地,中国古代以书面形式记录了汉字的读音。

后来,随着东汉佛教的传入,梵文字体进入中原。梵文是一种声母和韵母区分明确的拼音文字。 人们

受到梵文的启发,我觉得汉语也可以这样分开,于是我有了分开“声母”和“韵母”的意识。

它主要采用直注音法,即同音字的注音法,即在一个字后标注该字的读音。 比如这个字的发音:“‘盒子’,读作

比如‘香’”。(古人很聪明)!

汉语拼音

三、汉语拼音的最初起源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使用拉丁文字学习汉语。

我母亲创造了她自己的汉语拼音设计,名为“西方文字的奇迹”。传统方盒或多音字的复杂汉字结构让他眼花缭乱。

混乱、无知、不知所措。

为了便于汉语记忆,他用简单的拉丁字母注音来标注汉字。 (就像我们小时候刚学英语时一样,

与英文发音相近,发音或拼音相同的汉字具有相同的含义。例如,“B”标有拼音“bi”或汉字“bi”等,它与

发音或记忆)。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字母拼音法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创造的怀托马拼音法。

韦德,中文名韦德,英国外交官、著名汉学家。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身上有罗马字母标记

汉语拼音的发音系统,也称为韦氏拼音拼音)。

汉语拼音

此后,我国一直使用维托玛和邮政拼音。 邮政拼音是用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 邮政拼音主要是为了适应电报的需要而使用的。

直到20世纪7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才正式成为拼写中文人名和地名的国际标准。 我国的外交文化

文件和新华社电报全面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和人名,结束了韦托玛式拼音的使用。

以及中国地名、人名的邮政拼音拼写历史。

汉语拼音

4、汉字拼音的使用与推广

汉语拼音于1958年2月11日实施。

我国从1955年至1957年开始制定汉语拼音,并于1958年颁布,现已成为

联合国规定的用拉丁字母抄写中文的国际标准!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世界上华人数量众多,而且土地辽阔,长期以来

形成了众多的地方方言。即使一个事物或名词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发音,人们在信息交流中也会有不同的发音。

直播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尽管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数百年来一直在寻找统一和规范语言和文字发音的方法,

由于各种缺陷,该方案从未实施。

汉语拼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于1955年至1957年开始发展汉语拼音,政府首次公布《汉语拼音计划》,并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1958 年 2 月 11 日。

我国从1955年至1957年开始制定《汉语拼音计划》,并于1958年获得批准。“与同时期的《汉字简化计划》相比,

后来实施,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23次会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的提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参考中外数百年使用罗马字母书写汉字的经验而制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海内外人士送来的1200多张拼音图,均经过许多著名语言文字专家的审阅。

长期广泛的讨论与长期的试用经验相结合。

最终,1978年9月,国务院批准采用《汉语拼音方案》,统一中文人名、地名和罗马字母拼写。

规格。

外交部、新华社等单位已于1979年1月1日开始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取代了此前的外交文件译文。

新闻报道中至今仍沿用的拼读中文人名、地名的委托码拼读法。

从此,这个“汉语拼音方案”开始实施,并沿用至今。

 

标签:汉语拼音   威妥玛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