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师带徒”模式破解产业人才紧缺难题

  

近年来,柘荣县围绕生物医药、太子参两大支柱产业和茶叶、氮肥特色产业等重点产业,在激励、培育、流动、保障等方面采取改革创新举措。人才方面,采取“刚柔相济”的方式吸引外籍人才。 智慧化、“全面培养”挖掘内部潜力,运用“师徒带徒”模式,打造一支规模化、高素质、创新型的本土人才队伍,有效解决行业人才紧缺问题,相关做法荣获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优秀案例。

多措并举吸引“名师”。 一是政策为先,重点保障。 印发《关于实施东石山人才计划的意见》,对特殊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人一议”方式,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根据不同行业、行业特点,分类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围绕医药等重点行业,出台《闽东药城人才高地九大举措》、《创业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奖励办法》、《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税收奖励办法》。 ,为“名师”保驾护航。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人才。 结合行业需求和人才意愿,推出“柘荣县名医“师徒”工作室制度”和“柘荣县教育顾问团队工作制度”,引进省市名医名师团队12支灵活引进到我县开展“师徒”帮扶。 指导; 实施人才飞地引才办法,即“人才在飞地、科研在福州、产业在柘龙”,根据工作需要采取远程指导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培养本土研发人才。 三是搭建平台促进合作。 依托省高端药物制剂山海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省级人才平台建设,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合作,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 在伏溪镇建设学校与市共建的人才交流基地,引进博士3名、硕士5名,吸引规划设计、文化创意开发、摄影、导演等5批人才,开展古小镇主题墙画、红色微电影拍摄、文化创新产品制作等项目合作,鼓励公众参与、社会参与,有力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挖掘内在潜力,培养“名师”。 一是建立工作室机制,实施“师传徒”工程。 对经批准的“师传徒”工作室,连续三年每年给予2万元财政补贴。 共有21个名师、名医、技术大师工作室由行业领军人才指导,并按照《 1+x”模式,充分发挥名师、名医、技术大师的学术人才。 在研究、技术技能推广、技能传承方面的引领作用,使各类工作室成为学科人才高地和人才培养实践示范基地。 近年来,国家“万人计划”名师杨良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秀英、省级非遗郑萍芳、孔春霞等优秀工作室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涌现。 二是培养优秀带头人,实施“示范带动”工程。 通过支持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评选“十佳创业者”、优秀县域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将优秀人才培养成返乡创业领路人,先进技术的推动者,攻坚克难的带头人。 截至目前,该县已考核选拔各类优秀带头人40名,培养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5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名; 回溯150余名外地贤才大学生返乡创业,涌现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苗黛地等返乡创业优秀榜样”。

派智库招聘“名师”。 实施省科技服务总队和省市派出专业技术干部“结对帮扶”工程。 以结对培训的形式帮助3-5名专业对口人员、地方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支持省市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其岗位上开展1-2期培训每年在各自专业领域对我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生产企业、养殖大户进行培训; 支持省市选派专业人才积极为我县重点建设项目、科技项目、企业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农村农业种植技术疑难问题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每个结对团队每年给予5000元日常工作费用补贴。 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选派技术人员创办、领导农民合作社、企业的,给予日常工作费5000元补贴。 近年来,向下级派出智库,团结培养干部人才263名,有力促进了地方人才成长。

 

标签:人才   名师   省市   补助   带头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