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闾丘露薇:别人约我写第一本书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闾丘露薇前往巴格达。 她说:“轮到我走的时候,战斗就开始了。” 此后,她成为了著名的“战地记者”。 平时说话明亮、温柔的她,做事的时候“很着急、很凶”,她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诗化。 她说:“在香港,作为一名记者,人们过上好日子有点困难,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钱。至于战地记者,在这个世界上打仗的机会并不多。”能够参与报道的媒体并不多,大部分都是

幸运的是我们到达了班加西

北京早报:您是怎么想到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的?

闾丘露薇:当有人让我写第一本书时,我说我们五年后再谈,因为这本书必须写得很认真。 这是人生的一笔奖金。 我有点尴尬,继《物以类聚》之后这么快就出了一本新书。 今年四五月份,我在班加西,当时局势还稳定,所以我每天晚上都会花2到3个小时写日记。 这些日记的集锦就是这本书。 幸运的是,在班加西,你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与当地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 如果你在的黎波里,你会被关在五星级酒店里,而且你必须提前申请任何面试。

北京晨报:这本书里只有班加西的声音。 是不是太片面了?

闾丘露薇:是的。 每个人只能看到这么多,所以我希望的黎波里的记者们也能写一本书,把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使之更全面。

北京晨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的情况有那么不同吗?

闾丘露薇:是的,在战火纷飞的氛围下,所有媒体都在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如何验证而不是帮助扩大幻觉才是考验。 当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时,我的感受并没有那么深。

仍对报告感到不安

北京晨报:为什么你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时候感觉不一样?

闾丘露薇:一方面,当时各方利用新闻宣传自己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 另一方面,我刚刚开始担任战地记者,并不像现在那么警觉。 我以为我所看到的是真实的,我可以报告。 随着经验的增加,我会刻意检查消息中的漏洞。

北京晨报:班加西的新闻有多少漏洞?

闾丘露薇:比如卡扎菲的雇佣军从来没有得到证实。 据说卡扎菲给了他们每人5000美元。 反对派甚至给我看了一张当局签署的美元支票,但我说,至少必须找到它们。 其中之一。 是的,这个消息很有吸引力。 即使报道出来,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观众也能看到,对利比亚局势影响不大。 但还是有影响的,因为会影响大家的判断,他们会认为卡扎菲是坏人。 或许卡扎菲确实是一个不公正的人,但是并不代表他真的这么做了。

北京晨报记者:这个消息确实很难核实。

闾丘露薇:是的,所以我对自己的一些报道还是感到不安。 例如,关于军队强奸妇女的事件。 我从多个渠道证实了这一点,但我还是觉得有点不确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我问他们,他们也不知道。 。

我们之间的差异在于个体

北京晨报:我很迷茫,我该怎么办?

闾丘露薇:这个需要时间来检验。 时间终将揭晓一切真相。 今天,一个好的记者首先要学会放弃。

北京晨报:在报道利比亚战争方面,中国媒体与外国媒体有何差距?

闾丘露薇:今天,这种差距更多地体现在个人而不是整体上。 2001年,阿富汗只有3家中文媒体。 后来伊拉克战争期间,大陆媒体也介入其中。 此次利比亚,华文媒体不少,仅女记者就不少于10名。 相比之下,今天个别记者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在外媒上也存在。 例如,在一线报道中,CNN聘用了一位新记者,但他的表现比老记者差很多。 报告缺乏细节,谈论了一切。 个人结论。 以爆炸为例。 新记者只会说发生了爆炸,但老记者会发现现场地上散落着苹果,其中一个被咬了一半。

北京晨报:如何弥合个体差距?

闾丘露薇: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需要不断积累。 关键看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对国际知识了解多少。 刚到战场的新记者,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报道也很肤浅。 然而,观察战争10多年的资深记者已经变得麻木,会寻找更独特的东西。

宏大叙事的习惯应该改变

北京晨报:很多人说您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比如特别关注战争中的儿童。

闾丘露薇:没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新闻与性别无关。 关键是我们在交流中习惯了宏大叙事,缺乏细节,无法从人性和个人故事的角度切入。 事实上,这就是世界新闻的主流报道方式。 男女记者都会关注战争中的儿童。 、同情弱者的苦难,这就是职业品质。 今天,中国媒体要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必须从细节入手,而不是从宏观和空洞的口号入手。 很多国内记者在采访我时都会问:“你遇到过的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 我很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最”这个词必须慎重使用。 什么是“最”? 对于内地的年轻记者来说,我希望他们无论面对什么采访,都能认真做好功课。 有时候,当我面对他们的问题时,我的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怀疑:你真的明白我说的话吗? 记者没有年轻和年轻的区别,只有努力与不努力的区别。

真实的露秋露薇比电视上的瘦很多。 面对记者时,她总是端正坐姿,而不是躺在沙发上。

采访露秋露薇确实压力很大,因为她要面对职业挑战,就像偷小偷、欺骗骗子、打暴徒一样困难。

是的,她会用标准、直白的外交语言来迅速结束任何不恰当的问题。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又令人沮丧不已。 她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需要思考。 两个精彩的问题之间,总会夹杂一些愚蠢的东西。不过,在闾丘鸳鸯这里,一旦放松得太过分,或者脑子转得不够快,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非常被动。

不过,只要谈到露秋露薇感兴趣的话题,她其实就会滔滔不绝。 即使你的表情不够清晰或者你还没说完,她就会接过来。 那时的她,直率又善解人意,充满了朋友般的关怀。

露秋露薇不喜欢谈论自己、战争风险、女性视角等,她显然厌倦了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神秘和光环。 她喜欢谈论世界和人,谈论她的家庭和国家,谈论生活和同情心。 她是一名记者,但她也是一名思想家。

因此,在战火纷飞的班加西,闾丘露薇依然能够静下心来,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想,从而创作出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这是面对剧变时的冷静视角。 ,在硝烟和迷茫中,路秋路威读到了更多的内涵,值得大家去理解。

战地记者只是一个职业

北京晨报:也许大家总是对战地记者感到好奇吧?

露秋露薇:这是一个职业。 记者有很多种。 如果你是一名战地记者,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名好记者。 其实当战地记者并不取决于我是否愿意,而是工作平台提供了机会。 没有必要夸大战地记者的危险。 你所做的一切都存在危险。 我们每天上班时也会遇到危险。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主要的风险不是来自工作环境,而是来自于你是否猜到了报道的“地雷”。 我们不应该让观众关心这个职业本身,而应该让他们关心他们所报道的事件。

北京晨报:从电视上看,我感觉战场非常危险。

闾丘露薇:其实这个非常重要。 战地记者不应该为了凸显自己的勇敢而夸大偶然事件。 比如,你只听到一声炮响,却反复播放,给观众一种炮火连续不断的错觉。 不要以戏剧性的方式想象战场。 其实,生活还是一天一天地继续着。 除了战争之外,人们仍然面临着与日常生活相同的问题。

北京晨报:你真的一点也不害怕吗?

路秋路伟:当一名战地记者关键是警惕,勇气是必须的,但如果缺乏专业能力,就只能是鲁莽。 就像2008年四川地震一样,很多记者进入灾区,但由于缺乏生存技能,最终陷入了一些危险的境地。 这是因为他们不够专业。 驻外战地记者经过专门训练,还可以聘请保镖,即所谓的安全顾问。 这次在利比亚,央视记者也是这么做的,这说明我们的专业水平也在提高。 凤凰卫视财力较少。 我没有安全顾问,但我买了保险。

把事业和生活分开

北京晨报:每次奔赴前线,您都是如何与家人告别的?

路秋路伟:战地记者已经成为新闻界一个非常普遍的群体。 没有什么特别的。 奔赴前线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我什至不记得上次我是如何与家人告别的。

北京晨报:您如何缓解工作压力?

闾丘露薇:旅行。 此外,我和我丈夫都喜欢食物。 另外,我喜欢看电影。 我想每周看一次好电影。 如果这周看的电影不够好,我会很沮丧。 我必须看一部好电影来弥补。 回来吧,不然你整个星期都会心情不好。 我的原则是工作和生活要分开。 工作不是一个选择。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好几天都不能洗澡,但一想到工作完成后我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我就感到欣慰。

北京晨报:看过这么多苦难的场景,您是否对人性感到失望?

闾丘鸳鸯:不会,因为美好的事物占上风。 即使在人人都感到压抑、失落的地方,当丑陋的人性成为常态时,那几件美好的事情却让人更加感动,看到了希望。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更加觉得自己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个社会不够美好,导致人性总是表现出邪恶的一面。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8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