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事局 公务员考试要防止“失信”,这3种行为将造成政审不通过!

  

目前,多个省份2017年下半年的公务员招考早已步入政审阶段。考生在通过面试或则笔试后,不少人会由于政审和资格审查不合格而被取消笔试资格,甚至取消考生的投档资格,这无疑会对考生形成巨大的严打。

考生在报名时会进行资格审查,面试时会进行资格审查,笔试和复检时还要进行现场资格审查,这么用人单位究竟要对考生审查什么内容呢,资格审查时什么地方须要考生注意呢?

公务员考试公告中明晰表示:报名人员递交的报考信息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有效,对伪造、变造、冒用有关护照、材料侵吞考试资格的,恶意注册干扰正常报考秩序的,一经发觉,即取消考录资格,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虽然明晰了相关规定,但还是有人铤而走险,想提升自己“成公”的概率,要是被发觉,会有哪些结果呢?

老赖害怕妻子政审遇阻,主动借钱

2010年,南昌高级人民法庭裁定李某向王某支付2.2亿元欠款。裁定生效后,李某并没有向王某履行裁定义务,法官多次催促其还贷遭拒,将李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去年8月,自己父亲公务员面试通过后,害怕政审环节遇阻,李某来到法庭执行局主动还清了欠款,这也是多地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还贷的案例之一。

依据《公务员录用规定(施行)》的相关规定:在公务员投档过程中,考试之后有“政审”的环节,政审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养、遵纪守法、能力素养、学习和工作表现、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须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今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深化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提及,“限制招考(聘)失信被执行人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而假如考生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公务员的政审环节肯定是不能通过的。

公务员政审被拒缘由有什么?

不仅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婚先孕、学历作假、实习期间盖假章、填报虚假个人信息、冒用别人学籍等情况,就会直接造成考生在公务员考试政审环节中被取消投档资格。

2007年,青岛即墨青年黄廷伟在考取当地公安机关公务员时,面试、面试均过关,但在政审阶段被查出在15岁考大专时盗用别人学籍,其录用资格随后被取消。2008年2月,黄廷伟将石家庄市人事局、公安局告上法院,觉得自己当时做法只为规避当时教育部门不容许复读生考取大专的不合理规定,并无作假行为,要求恢复其录用资格。经过三年的诉讼,2010年,湖南省中级人民法庭一审驳回了黄廷伟的诉讼恳求。

2014年,考生小张报名江门市住房社保管理中心的一个岗位,综合成绩名列第一,在1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但最后,由于学院实习鉴别表盖了假章,政审不过关,被用人单位拒录。

2009年,考生王某出席了四川省贾汪县的公务员考试,并通过了面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就在等待去招考单位下班的时侯,却被当地有关部门以“未婚生育”为由淘汰。丹徒县有关部门给王某下发通知,称其违背计划生育新政,政审不合格,不予录用。

公务员招考政审,怎么做到“不失信”

每年公务员招考,其激烈的竞争程度都深受舆论关注,当考生“过五关斩六将”通过面试和笔试以后,假如在政审环节被拒录,考生的“遗憾”程度可想而知。

1.确切填写信息

考生在领到报考登记表时,须要如实填写个人联系方法、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参加工作的时间、入党时间、奖惩情况等众多信息,确保每位信息都确切无误。

2.不谎报

考生在填写个人信息是要做到不夸大、不虚吹。有的考生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或“拔高”自己,会将自己的工作业绩或则职位进行“华丽包装”,或则在赏罚一栏里列举众多并非属实的奖项。这种“包装”自己的行为一旦被招考单位发觉,会大大增加考生的印象分,直接造成资格取消,再想应聘公职类岗位就有点难了。

3.不瞒报

有的考生由于自己以前犯过错误、或者遭到中学、单位的处罚,给自己留下了污点,在填写个人信息的时侯没有把这种情况写起来,想回避那些污点。情理这么,但并不科学。假如招考单位发觉你的那些污点,而你又没有如实填写,也会造成审查不通过。

4.谨慎选职位

公务员考试职位好多,同一个职位有时侯也会有不同的岗位。在报考阶段,考生最主要的工作不仅如实补报个人信息,还要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谨慎选择报名职位。将职位要求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户籍等方面的要求了解清楚,便于确定自己是否有报名资格。假如考生没有看仔细要求而贸然报名,都会造成报考不能通过,降低了资格审查时间,甚至会错失公务员报考时间和考试的机会。

公务员考试作为国家党政机关吸纳人才的重要途径,必然对考生的品质要求更为严格,假如有不诚信人员步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必然会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导致一定损毁。

对于考生而言,假若有不诚信行为,除了破坏了招考单位对你的印象,也是对自己的公职生涯形成巨大影响。于公于私,考生们都要坐稳“诚信的小船”。

(图文、重庆华图)

 

标签:考生   公务员   资格   报考   审查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21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