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

  

今天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给各位分享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

2、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

3、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1)

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 ♂ 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众所周知,法律常识在整个的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公共基础中的地位,那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在事业单位备考过程中,必须要稳扎稳打的一个大头考点就是法律常识。而对于备考2018事业单位的考生来说,民法总则可谓是新法重头戏。《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那么,民法总则究竟有哪些亮点呢,来来来,学起来。

亮点一:增加绿色原则

《民法总则》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读: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把绿色原则作为中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以其统领民法典,以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体现出了“绿色”,对于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具有特别的价值。绿色原则也称为生态原则,是指民法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资源关系的平衡,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亮点二: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总则》第13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亮点三:以年龄来划界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调为8周岁

《民法总则》第17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18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20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亮点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预先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亮点五:法人新分类,化繁为简。

《民法总则》第76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第87条规定,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第96条规定,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亮点六: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给“非法人组织”以名分。

《民法总则》第102条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但是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解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只有两类民事主体,自然人和法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类似于个人独资企业、独立从事民事活动的机构等都在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但在法律上没有地位,《总则》将赋予其法律地位以便于其从事民事活动。因此,单独列为非法人组织。

亮点七:个人信息泄露有了保障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解读:个人信息的泄露,导致了电信诈骗时有发生。这次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亮点八:Q币等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传统观念里,Q币、游戏装备,都是虚拟的东西,虽然也不乏游戏粉们花RMB充值购买,但仍然不能与RMB等同。但是近年来,不少人出高价寻找游戏升级代练,购买Q币,让我们看到游戏装备这种虚拟的财产也能真的转换成RMB。这些能换钱的Q币、游戏装备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护?民法总则告诉我们,这个当然可以有!换句话说,我们有了更大范围的财产保护法。

亮点九:做好事救人有保障了

《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此前因为做好事反而被诬陷的事不少见,让人们不禁感叹“好人难做”。这次《民法总则》给善良的做好事的人们一剂镇心丸,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多个情况进行了明确。

亮点十: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

《民法总则》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更多法律常识大全,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 ♂ 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

【导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20年2月13日,一段“昨日上海疫情大爆发”的微信聊天录屏视频在网上流传,警方高度重视,A区公安分局第一时间找到音频发布者董某某(男,42岁)。据调查,董某某承认,因自己的宠物店被市场监督部门劝导暂缓营业,认为疫情可能严重,便虚构“最近上海疫情大爆发,12日有3000多例”的语音信息发至朋友微信群,后在网上造成恶劣影响。目前,A区公安对董某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第1至第2题。

1.警方对董某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行政拘留属于:

A.行为罚

B.财产罚

C.人身罚

D.声誉罚

1.【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法定分类有: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其中警告属于声誉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财产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属于行为能力罚、行政拘留属于人身罚。故本题答案为C。

2.若董某某对于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决定不服,想要进行行政救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董某某应该先向A区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方可行政诉讼

B董某某应该先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复议决定不服方可行政诉讼

C董某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由于其在行政拘留期间,因此需要经过区公安分局同意

D董某既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不经过行政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2.【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复议并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故A、B项说法错误。提起行政诉讼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某机关同意。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2020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要求进一步扩大床位供给,征用一批酒店、场馆、培训中心等用于集中收治疑似病例、轻症患者或观察密切接触者。“尹玲一接到当地防疫工作组电话,就一口答应将自己酒店的4层客房全部作为临时隔离点,并且当天就开始购买材料,着手施工事宜。苦于找不到木工,尹玲只能找来舅舅表弟等亲友,连夜开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像江苏常州的尹玲一样积极响应政府征用,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行政征用的法律话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第1至第2题。

1.关于行政征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征用是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采取的行政行为

B行政征用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C行政征用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取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所有权

D行政征用应给予适当补偿

1.【答案】C。解析:行政征用是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取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使用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行政行为。行政征用取得的是财产的使用权而不是使用权,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2.关于行政征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方可实施临时征用行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无权组织实施,但可在上级政府依法启动后予以协助。

B可征用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单位或者个人的房屋、交通运输工具及其他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设施设备。

C征用过后,政府采取的措施在“补偿”与“返还”中二选一。

D征用是临时的,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征用的财产应当及时返还所有权人。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2.【答案】C。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45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明确在疫情防控中依法征用行为必须遵循三个要点:其一,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方可实施临时征用行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无权组织实施,但可在上级政府依法启动后予以协助,故A项说法正确。其二,可征用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单位或者个人的房屋、交通运输工具及其他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设施设备,故B项说法正确。其三,“补偿”与“返还”并不是二选一的方式,而应当根据实际使用给单位或者个人造成的损失予以全面、公平的处置。故C项说法错误。征用不同于征收,征用的是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征收的是所有权。同时,征用是临时的,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征用的财产应当及时返还所有权人。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推荐

如何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

解读质权和留置权

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1) ♂ 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1)

【导读】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2月24日6时许,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2020年1月1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孙文斌故意杀人一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孙文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本案中,孙文斌作案后报警投案,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其所犯罪行,如何认定?

A、不是自首,因为其是被公安机关抓获。

B、是自首。但由于手段极其恶劣,应当从重处罚。

C、是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是自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故本题答案选择C。

2、本案由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B、本案应当不公开审理

C、无论本案是否公开审理,都应当公开宣判

D、本案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来审理

2.【答案】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AD错误。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故本题答案选择C。

3、关于剥夺政治权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

B、政治权利是一种主刑,因此只能独立适用。

C、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只包括刑罚执行完毕后的期限

D、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出版、文学创作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2.【答案】C。解析: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D选项错误。

剥夺政治权利是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B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56条和第57条的规定,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种犯罪分子:

(1)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3)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A选项正确。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但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C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2月9日,重庆市綦江区公安局通报了一起阻碍疫情防控隔离、暴力妨害公务的刑事案件。唐某(女,45岁)系武汉返回綦江区人员,且同航班旅客有确诊病例,被要求居家隔离观察。唐某与共同居住的前夫邓某(41岁)不满疫情防控隔离措施,破坏社区防控设备。2月7日,綦江区公安局民警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报警后,依法对其传唤,二人拒不配合,阻扰、殴打民警,暴力阻碍执法。唐某还摘掉口罩朝民警、辅警吐口水,威胁要传染病毒。

1、若本案中唐某已经确诊患有该疾病,但仍然摘掉口罩朝民警、辅警吐口水,则其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危害公共安全罪

1.【答案】D。解析:如果明知自身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故意传播,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本题答案选择D。

2、若本案中唐某拒绝隔离摘掉口罩朝民警、辅警吐口水,则其涉嫌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妨害公务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扰乱社会秩序,但不是犯罪

2.【答案】B。解析: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本题答案选择B。

3、若本案中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明知唐某等人患有疾病,仍然隐报瞒报,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加重。则其行为构成:

A、滥用职权罪

B、徇私舞弊罪

C、徇私枉法罪

D、玩忽职守罪

3.【答案】D。解析:玩忽职守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故本题答案选择D。

相关推荐

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问题

事业单位备考之无因管理

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法律常识掌握的怎么样,点进来测一下、法律常识大全:《民法总则》学起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1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