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应用的考点]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高频考点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高频考点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高频考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1、社会工作是“social work”的译名;20世纪上半叶我国把“social work”这一类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它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2、社会工作也叫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福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

3、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强调它是一门艺术。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4个要点:

(1)以助人为目的

(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3)科学的助人方法

(4)助人服务活动


(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1、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三种::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2、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3、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阐述,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社会工作必然有本土特点,它与和谐社会建设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密切相关。

4、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

中国科协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

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3)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解除危机、维护基本的生命权利,在此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并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解救二缓解三促进)

进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

(1)解救危难(维护基本生存、寻求资源、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

(2)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

(3)促进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增强社会功能)


2、社会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动社会进步等。

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

(1)解决社会问题

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协调社会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其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

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

事业单位中级考试考什么内容

的作用。

2、功能的类型:

(1)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塔城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

(2)显功能与潜功能

显功能是指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潜功能是指那种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营自己生活的状态。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人在环境中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层面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影响,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服务,解决问题,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间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

2、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服务,改善社会环境,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1)基督理念:仁慈、博爱(行善积德、爱),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人道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助人活动的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综合能力应用的考点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

3、制度背景

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

意义:①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②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③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产生准备了条件。

18世纪中期的“友善访问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有关助人的知识和技巧。

2、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工作者的前身。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这为社会工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国家的政府也制定社会政策,建立社会服务行政系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英美等国家的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开始关心对志愿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训练,改善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1893年,英格兰开设“慈善训练”学校

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专业训练,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

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


(二)专业方法的确立

社会工作职业的形成经过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并通过出版书籍、教育培训等方式传递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助人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径。P15

个案工作:里士满《贫困中的友善访问》(1898)、《社会诊断》(1917)、《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

小组工作: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社区工作: 20世纪60年代

社会工作行政: 20世纪70年代


(三)专业组织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国家大量出现慈善组织会社,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建立起来。

1918年,美国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1957年,格林伍德在《专业的属性》一书者指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

1、系统的理论体系;

2、被社会广泛认可;

3、活动具有专业权威;

4、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

5、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


(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特点

专业方法的

发展 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和整合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从单纯的“治疗、救助”到“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基本思路;从最初目标“救助穷人和弱者”到“助人自助”。

工作对象的

拓展 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人士、群体组织、社区—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面。

理论派别的

形成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科,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包括:宏观理论(社会哲学层次)、中观理论(针对某一问题)、和微观理论(实践)。


(三)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西方社会工作主要经历了产生、形成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

1、产生阶段的重要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并建立社会行政系统;

2、形成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

3、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在20世纪之前我国无专业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我国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社会服务实践活动。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标志;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

(三)1949年以后的社会工作

出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的错误理解,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相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在城市普遍实行“单位体制”,并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农村除了对“五保户”的救助和救灾,政府没有其他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农民基本上靠家庭和村集体来解决困难。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程。综合能力应用的考点

1991年7月5日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

我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们的需要和问题主要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

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发展;

3、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社会工作”;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特点。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点: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以资金和社会服务等形式来满足全体国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广 义:涵盖了诸于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娱乐、扶贫、救灾等领域。

狭 义: 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救济和保障。

2、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因素密切相关,其价值涉及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方面。

3、西方福利观念的变化:从宗教理念、道德到社会团结和社会权利。

4、现代福利不仅是享受权利,还意味着对他人的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公民间的社会关系。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

1、《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和安福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体现了民本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2、儒家强调基于“忠孝”的社会秩序,体现“仁爱”的福利有亲疏远近之分,其目的不是追求社会平等和正义,而是安抚民众的政治考虑,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其作为道德哲学在中国传统道德领域还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3、道家强调社会平等和自由,顺应民意“无为而治”,包含着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本主义相似的思想内容,如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等。

4、佛教的道德观强调利他主义,以慈善、博爱为核心,也讲究社会平等。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我国封建社会,佛教的“博爱”只能促进民间福利活动的开展,对统治者的政策影响不大。


三、我国当代社会福利制度

1、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阶级色彩鲜明,推行以就业为基础的“职业福利”和以需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以单位和集体来满足城乡人民改善生活水平的需要。

2、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开始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化“,原先由单位和集体包揽的提供福利的责任逐渐由政府、单位、集体、家庭、个人、市场和社会共担(多元化福利),社会福利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


四、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1、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它包括追求幸福的哲学思想、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理论,从纵向来看,包括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内容。

2、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影响。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社会工作理论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

3、对社会工作制度的影响。社会福利思想通过既定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施加影响,同时福利思想中追求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的时间过程,反过来,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福利思想,两者是双方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1、价值观中的“价值”: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 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的一种评价和判断。稳固、系统的价值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代表该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通过货币来衡量,成为价格。

2、社会价值观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基本价值或一般价值。它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具有导向作用。

3、专业价值观是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支撑和规定专业实践的哲学基础,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并内化。

4、个人价值观是个人所秉持和依从的判断标准。个人价值可能与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出现不一致,专业的工作者应该选择遵循专业价值观。

5、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

6、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7、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

8、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不同于个人价值观,它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并内化的专业群体价值观。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2、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和目标的根据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实践作用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2、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

4、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一)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965年提出)

1、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 P50

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4、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5、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二)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比斯台克(Biestek)于1967年提出,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论述,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个人角度:

1、人的潜能;

2、人的责任;

3、人的权利;

4、人的基本需要。

社会交代:

5、社会功能;

6、社会的责任;

7、社会的权利。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9、人的自我抉策权利。


(三)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1、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1)服务(社会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处境困难的人,并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应挑战社会不公正现象)

(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尊重个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

(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可人类关系是重中之重)

(5)诚信(社会工作者的所作所为应当诚实可信)

(6)能力(社会工作者应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开展工作,拓展和增强其专业技能)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

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接纳

接受、容纳、相信、尊重

接纳不等同于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反价值:拒绝、排斥、歧视、偏见、忽视

(2)尊重

人身尊重与权利尊重

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

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为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尊重是一种实践过程

(3)个别化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化需求。

为了维护案主的独特性,社会工作者必须进入案主的主观世界,尽可能了解案主的生活经验。只有愿意透过他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社会工作者才可能了解另一个人,并相信案主的个别性是如何丰富且复杂。

当社会工作者受限于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他将因忽略案主的独特性而失去维护案主自我价值的机会。对社会工作者而言,较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肤色、性别角色、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那些过着被主流文化视为偏差生活形态的人。

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应用个别化原则时应有所区别。个案——最强调个别化原则,而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则相对关注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

(5)保密

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的允许不得向第三者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保密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须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相关保护措施。

(6)不批判

不批判是指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四、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1、强调社会和谐

2、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

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

4、重视道德建设

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伦理的含义

1、伦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

2、伦理一般可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伦理三个层面。个人伦理是人们对个人行为的特别控制和调适。社会伦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持有的共同的、最基本的行为期望。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化,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者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是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内容和标志之一。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

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

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

4、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

5、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社会工作伦理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利益)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不一致时,个人价值要服从专业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对与专业价值相背离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对与专业价值相符的行为则给予积极鼓励)

4、权威性(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由行业团体共同认可和制定,对业内人士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

4、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5、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二)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1、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在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专业伦理既不能太详细具体,又要考虑将来专业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2、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协调起来)

3、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既要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


五、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

(一)社会工作伦理难题

1、保密问题

2、情理法问题采集者退散

3、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4、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5、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六、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一)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用

1、什么是社会工作守则?

社会工作守则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规则。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共同制定的。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特征包括:

(1)权威性(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共同制定,被广泛认可,违背则受到惩罚)

(2)规范性(以有条理的规范性的条文呈现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的规定)

(3)目的性(专业守则是约束和指导社工专业行为的手段,保障服务目标的达成)

(4)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2、社会工作守则的作用

(1)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服务

(2)有效实现目标

(3)有利于维护专业形象

(4)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二)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一套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或约束。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

(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

(3)公平服务大众

社会工作者处理同事关系的态度和行为:

(4)重视同事的工作

(5)共同执行守则

社会工作者与工作机构的关系:

(6)恪守公私分明

(7)信守机构政策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

(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

(9)促进专业发展

(10)约束不当行为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11)增进公众福利

(12)维护社会正义


喜欢小编整理的资料,点击头像+关注,持续更新资料!!!




这是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网(luzai.cn)发布·(2022-07-07 07:29:34)

 

标签:社会   工作   专业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ml/1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