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从诗词到民族文化

  从诗词到民族文化   【背景链接】   自20**年正月初二于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昨日落下了帷幕,来自复旦附中的才女武艺姝夺下冠军。虽然赛事暂告段落,然而其引发的探讨却远未结束。这档在去年首播时曾被视为收视黑马的节目在这个春节期间以刷屏之势席卷各大媒体,给观众们带来了众多期待。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人们喜欢的就是它的传统文化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建议,正在回暖的传统文化,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   曹可凡谈到,近几年随着不同传播媒体的弘扬与传播,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已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过去历史器物是“束之高阁”,现在各大博物馆藏品展览是“一票难求”。过去走进剧院看昆曲的都是“白头发”,现在喜欢昆曲的人中“黑头发”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是白领、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名人故居也如是,上海的巴金故居、张乐平故居很受欢迎。“还有最近讨论很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三档电视节目从形式上很传统、很淡,没有任何噱头,那大家喜欢什么?喜欢的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标准表述】   [现状问题]   中国的古诗文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众所周知古代经典的诗词、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诠释,能让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改善文化素养的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文化教育不被重视,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在过去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学校和教学部门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二是,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过于现实的追求,使得诗词更多的停留在课本中,在现实中难有发挥余地。   [总结整理]   国家实施传承发展工程,要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对于传播机构来说,通过创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学校开展特色传承国学经典活动,如诵读经典活动,使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成长,让中华国学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社会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经典的古诗文以文字、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随处可见,让人们触目可及,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各位考生:距离20**年4月22日联考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目前复习备考也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强化及复习阶段,在有限的时间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汲取复习的能量是成“公”关键。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们高效使用省考上岸工具——必胜公考APP(一对一答疑+海量题库刷题+业界老师预测)进行备考。公务员考试网祝愿每个考生都能把握时间实现自己的公职梦想!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13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