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文写作(意见的格式及范文)

  

 1.建议性意见的写作要求

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的意见,称为建议性意见。这类意见与报告的写法类似,不同的是:报告主要是陈述情况,然后再提出相应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性意见在写明提出意见的原因之后,即就今后工作的设想和安排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类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看法,一般篇幅较长,提出的看法可以分条列出。
2.回复性意见的写作要求
对上级机关征求意见的回复,称为回复性意见。这类意见分为被动性和主动性两种,以被动性居多。被动性意见发文形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级机关在发布重要文件或釆取重大行动前,事先将文件草稿或行动措施、步骤通报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向上级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上级机关在批复下属单位的上报文件前,事先将这一文件转给涉及到的单位征询处理意见和建议,这些单位向上级提出意见。主动性意见发文形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上级机关已发的文件或采取的措施有了不同看法或意见,需要向上级机关反映;一种是在接到有关单位向上级机关上报文件的抄件后,觉得有异议,但上级机关并未向本单位征求意见,需要本单位主动将涉及自己职权范围的问题向上反映。
回复性意见中提出意见的起因,要写得简明扼要。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有针对性,理由要充足。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们从意见的基本特点、意见的基本分类、意见的格式及意见的写作要求几方面来看一下意见怎么写。
  意见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意见的基本特点:
  权限:党政机关的规定文种;
  适用范围: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种类:规划性意见/实施意见/具体工作意见;
  行文方式:上行,下行,平行文;
  处理要求:上行文的,上级应该对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平行文的仅供对方参考;下行文的若是有明确要求的遵照执行否则参照执行.
  从字面上理解,意见多代表的是个人主观意念上对客观事件或人物的见解,带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色彩,但意见并不代表建议,通常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落到实处,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规划和整理。
  1.内容的多样性
  它既可以对工作做出指导,提出要求,又可以对工作提出建议,或者对工作做出评估,提出批评。它主要用于党政机关,但也可用于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既可用于上级,又可用于下级甚至基层组织。
  2.行文方向的多向性
  它既可以用作下行文,表明主张,做出计划,阐明工作原则、方法和要求;又可以用作上行文,提出工作建议和参考意见;还可以用作平行文,就某一专门工作向平行的或者不相隶属的有关方面做出评估、鉴定和咨询。
  3.内容的针对性
  意见的制发往往是针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必须克服的情形,因此它提出问题要及时,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提出见解、办法要对症下药,具有可操作性。
  4.作用的多重性
  有的意见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有的具有建议、参考作用,如《关于深化机关后勤改革的意见》就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上报省人民政府的一份建议性意见,又如《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建立储备制度的意见》是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交的一份建议;有的具有评估、鉴定作用,如《关于成都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鉴定意见》。
  意见的基本分类:
  1.指导性意见
  指导性意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进行工作指导,其内容是针对工作中的某些薄弱环节或出现的问题,上级机关用“意见”向下行文,阐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给下级机关以及时的指导,从而促进工作的健康发展。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在内容上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规定性与变通性结合,为下级办文留有更多的创造性余地。
  2.建设性意见
  建设性意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工作建议、设想的上行文。提出简易型意见的机关大多是主管部门,就其所主管的业务提出工作意见,它可分为呈报类意见和呈转类意见。呈报类意见是向上级机关提出某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向上级献计献策,以供上级决策参考。呈转类意见是职能部门就开展或推动某方面工作提出初步设想和打算,呈送领导机关后,由领导机关批转更大范围的有关方面执行。
  3.规定性意见
  规定性意见用于对所属机关、组织和人员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和措施。这种意见常用于党的领导机关或组织、纪律部门为所制定的党组织及党员行为准则提出具体的执行方法和标准,也有党政联合发文关于行政方面的一些规定意见。
 
范文示例
 
州防震减灾局2017年防震减灾科普暨法治宣传工作指导意见
 
2017年防震减灾科普暨法治宣传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主动宣传、专门引导,着力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积极营造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施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规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行使行政决策权。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和决策公开等制度,对决策过程进行控制。要健全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落实决策责任制度,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二)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强化执法为民观念,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要加快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切实解决好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滥施处罚的问题;要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加强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创新和完善实施行政许可运行机制,减少许可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
 
二、突出重点,提升宣传成效
 
(一)突出抓好法治专项治理。继续实施好依法治理“十大行动”,针对每一大“行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建立简洁管用的工作台账,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办法措施,落实责任部门,限定解决时间,实行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二)突出抓好“法律七进”。持续开展好“法律七进”活动,精心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到每一“进”都有特点和亮点,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真正实现法律精神“进心入脑、有意识、成习惯”。把“以案说法”落实到位,将“以案说法”运用到身边的大小案例和生活实际事件中,教育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把“谁执法、谁普法”落实到位,执法部门要认清执法过程就是最好的普法机会,在如何执法、如何普法上下工夫,将执法普法责任落到实处。
 
(三)突出行政执法检查。在全州开展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工作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西昌、冕宁、雷波、木里、盐源、会东、宁南等县市开展水库地震专业监测台网建设专项执法检查。
 
三、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扩展宣传覆盖面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减灾相统一”,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稳妥、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本进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寺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五个一”工程建设,实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广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网络,形成长效宣传工作机制。
 
(一)发挥媒体优势进行防震减灾科普与法治宣传。
 
各县市防震减灾局要注重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增强科普与法治宣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要进一步完善充实现有网站,扩大信息交流渠道和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网站科普功能。要加强与当地电视、电台、报刊和网络主流媒体的密切联系,开设专题栏目或专题节目,制作宣传资料,发表专题文章,扩大媒体宣传效果。
 
(二)集中开展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当天,全州各县市防震减灾局应组织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城镇广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在广场、街头采用展板、标语、横幅、现场咨询、救援设备展示和发送科普资料相结合等方式,参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防震避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
 
按照“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的统一要求,在冕宁县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冕宁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和机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的序幕。州防震减灾局将派员观摩和指导启动仪式的进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市防震减灾局要把防震减灾科普与法治宣传作为践行防震减灾根本宗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切实保障。
 
(二)落实保障措施。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广泛寻求各有关部门的参与和合作。要大力加强防震减灾宣传队伍建设,落实工作经费和其它条件保障。
 
(三)及时总结。要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鉴,不断创新,促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ml/1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