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抓党建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能人回乡致富路宽

  

人民日报(2019年7月9日第11版)

四川大竹加强党的建设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人才回乡发家致富

人民日报记者 王明峰

“与其在外打工,不如回家种洋葱。”这是四川省大竹县八都乡青南村“东北洋葱”种植大户欧康贵见人就说的一句话。

2016年,正在重庆务工的欧康贵受到大竹县“能人帮村”计划的感召,回到家乡发展大葱产业。3年后,欧康贵已从昔日的“打工者”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东北大葱平均亩产7000公斤,按每公斤3.4元的统一收购价计算,每亩能给葱农带来1.1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有了这笔“清账”,大竹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了“返乡大军”。

地处川东深山大竹县是劳务输出大县,2018年全县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6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约40亿元。“农村孩子出国后不想回来,在外打工挣钱、买房,再把父母接回来”——人才资源流失成为不少农村面临的共同发展困境。

乡村要发展、村庄要振兴,先要留住人。近年来,大竹县瞄准农民工,以流动党组织、智力扶贫乡协会为平台,以家乡情怀、乡情为纽带,着力把优秀农民工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培养成“领头雁”,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引进带动土地聚集、资金聚集、产业聚集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我以前是搞化工的,搞乡村旅游,对市场、政策都不太懂,有回乡创业的愿望,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大竹县庙坝镇百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余永宽谈起自己回乡创业之初的种种顾虑,感慨万千。

2013年起,在广东打拼多年的余永宽回到家乡,用6年时间把家乡五桂村700多亩荒地改造成集休闲度假、儿童娱乐、比赛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广东流动党员大竹党委的牵线搭桥,给了我回家乡投资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广东大竹流动党员党委成立于2013年9月,是广东内陆县域首个流动党员党委。目前,广东大竹流动党员党委直接管理流动党员192人,为2000余名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和管理,还吸引了余永宽、唐俊兵等6名能人回乡创业,创业项目已流转土地3000亩,投入资金8000万元。

除了吸引农民工,还要做好培训。在大竹县洋桐乡洋光村,昔日“白领女高管”唐小佩回乡当“村干部”的故事,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2013年,广东企业高管唐小佩在“能人进村”计划的引导下,放弃优厚待遇,与丈夫回到洋桐乡,创办了大竹县向日葵农业专业合作社。

凭借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唐小培摸索出一条“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产业”的发展模式:“比如葡萄园的种植、养护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通过‘721’利益联结模式分红,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分别占70%、20%、10%,降低贫困户种植、养殖风险。”将村里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投入产业扶贫资金、流转土地,加上再就业,2016年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2600元,阳光村成功摘掉“贫困帽”。

汤小培的努力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2016年12月,汤小培当选阳光村村支书,完成了从“致富带头人”到“发展带头人”的转变。

“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聚集在党组织的周围,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在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增强自己,汇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达州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说。2016年以来,大竹县已吸纳558名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队伍,其中91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17人担任村委会主任。一大批“能村官”加入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助力家乡发展,也成为“能村官”义不容辞的责任。“能人帮村”催生出“裂变效应”。 越来越多的大竹农民工加入到返乡创业、发展家乡、振兴家乡的队伍中。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3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