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益盛药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产业发展

  

通化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下)

益生药业注重发挥人才作用

——让“千里马”自由驰骋

吉林省吉安益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生药业”)成立于1997年6月11日,当时名为吉林省吉安制药有限公司,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益生药业从一家单纯的制药企业成长为拥有益生参种植、益生制药、益生参产业园、益生参化妆品、益生永泰养蜂、益生彩印包装等六大产业布局,贯穿人参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地处偏远边疆,但却吸引、培养和留住了一批优秀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出生于1956年的益生药业董事长张益生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在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也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他说:“当今社会,企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要以人为本。”

在益生药业,新员工除了岗前培训外,都会有资深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还会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公司从工艺技术部、研发部等高学历人才密集的部门选拔有教学能力的人员担任教员,对生产、质检等环节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工作热情。只要个人有能力、有意愿,公司就会努力为员工创造成长空间。很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都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

1983年出生的满国明,2006年大学毕业来到逸生药业,从一线工人做起,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经过工艺部工艺研究员、提取车间工艺技术员等岗位的磨练,成长为一名精通生产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满国明开始学习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成本意识,如今已成为提取车间的车间主任。不要小看车间主任这个职位,逸生药业一个车间可能有两三百人,你作为一个车间主任,手上不但有负责生产的工人,还有技术员、工艺技术员、质检员、会计等。一个车间主任必须是一个懂生产技术、有管理能力、有成本意识的多元化人才。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益生药业非常重视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公司每年组织中层干部、高层管理人员参加财务知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部业务培训。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设置课程,并根据员工需求及时修订培训计划。同时,公司还邀请外部专家培训企业管理知识,拓宽工作视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和党政机关一样,逸生药业也建立了干部轮岗制度,对企业干部进行多岗位培训,从而避免因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而导致大局意识不强,让他们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公司召开高层会议时,经常把后备干部和一些骨干技术人员叫来参加,要求他们参与讨论,拿出个人的感悟、方案等,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从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

今年45岁的李其光是一位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高级管理者。他从生产部技术员做起,努力学好基本功、扎实业务促成长。作为公司培养的后备人才,他以过硬的生产技术和突出的管理能力,先后担任过提取、滴眼剂、口服食品车间主任、汉申工业园生产部主任。他经历了从饮片加工到制剂生产、从药品领域到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多个岗位磨练。在打造益生汉申工业园时,从厂房设备建设到产品生产,李其光熟知每一个环节。经过多年一线工作历练,他已成长为公司分管药品生产的副总经理。益生公司像李其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不止一两个。

“我觉得我们公司很重视人才的培养。”益生药业行政部副部长杨勇说,2001年他毕业后就来到益生药业,从质量管理部做起。当时大学生还是稀缺资源,公司也很重视大学生,当时正是国家首次对药品生产实行GMP。刚上班没几天的杨勇就接到了一项任务,对全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接到任务的时候,杨勇很迷茫,因为他学的是化学,不是药学。但他不肯认输,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学习,一个星期就把课备好。讲课时,他脱稿发言,表达了很多个人见解,普遍受到好评,让他在公司脱颖而出。此后,他先后在公司团委、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工作。这期间,他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甚至写作能力都有了提升。回顾在益生药业工作的22年,杨勇很庆幸自己没有选错路。

益生药业由单一的制药企业转型为以中药材研发、生产、销售、种植为一体的企业后,对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交流会、读书会,邀请专家授课,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文化的人参知识,增强了员工对以人参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的了解。为不断提升公司管理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18年,益生药业提出人才“三力”建设,即提升人才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并将其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2023年,益生药业提出“四重构”,即思维重构、知识重构、团队重构、产品重构。 这意味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改变员工固有的思维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重建队伍,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发新产品,迎合现代市场,开拓新局面。在企业人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对老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吸收新鲜血液。然而,作为地处偏远边境小镇的企业,益生药业也面临着招工难、特别是招技术人才难的问题。近年来,通化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助力益生药业发展。

益生药业开展岗位培训。记者宋晓琳摄

“近年来,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文件,我觉得对企业帮助最大的还是‘万名大学生兴企’计划。”益生药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叶俊彦说:“我们缺的那些技术人才,从外面引进来还是挺难的,现在有政策支持,有资金补贴,力度很大。‘万名大学生兴企’计划、人才政策3.0版等一系列人才政策齐头并进,不仅对引进人才的个人给予补贴,而且对其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也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有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益生药业的发展就有了保障,确实能解决很多大问题。”现在,叶俊彦正忙着招收应届大学生,充实一线队伍。 她表示,今年可能会有更多新员工受益于人才政策。

在东北,吸引人才不易,留住人才、创造人才成长空间更是难上加难。对此,益生药业不仅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人才,也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1986年出生的张敬楼,留学归国,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2022年,益生药业根据发展需要,邀请他担任研发中心主任,享受“万名留学生振兴企业”计划政策,参与以人参为原料的药品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工作。在研发过程中,他能够提出独到见解,指引下一步研发方向,加快研发进度,为产品占领市场赢得宝贵时间。张敬楼非常重视团队,经常组织系统培训,提升整体研发团队实力。他说:“我会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实现益生药业的发展,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造福父老同胞。”

通化日报记者 宋晓琳

投稿邮箱:

首席法官 | 审稿人 刘慧杰 | 编辑李云涵| 编辑王子逸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3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