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解读文言文中乎的含义与用法

  

以下文字信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整理发布,一起来看看吧!

1. 古汉语中的“乎”是什么意思?

【语言】

表达怀疑或疑问

你知道吗?——苏轼《石钟山》

为人谋则不忠,为人交则不信,为人处则不守信用,为人处则不学而行,——《论语》

近则大。——列子·汤文

从远处看比较凉爽。

你知道多少?

这是违背她们的行为。——《后汉书·列女传》

剪断这段编织物。

是不是很精致?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这可能吗?——列子·汤文

你听说过藏书家吗?——清·袁枚《黄生借书》

世间事,有难有易?——清人彭端淑《赠子侄学诗》

学习是困难还是容易?

表达感叹的语气或叫喊

中庸之道,德行最高!——《论语》

二十年后,吴国将变成沼泽!——《左传》

“你带着长剑回来了?这里没有鱼可吃。”——《史记·平原君禹卿列传》

多么聪明的人!多么聪明的人!如果他没有内在素质,又怎么能被利用呢?——《史记》

还有比这更真实的事吗?——唐柳宗元《捕蛇记》

天啊!——清代袁枚《祭妹文》

人们。

表示命令或命令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呀”

请快点!别犯大罪!——《左传》

表达推测的语气

宋朝会灭亡吗?幸好后来被打败了。——《左传》

我希望能看到。——《三国志·诸葛亮传》

贫穷岂无苦难?——明·崔贤《王忠肃公敖三事》

或许可以避免。——清·徐克,《清百雷诏·战事》

表示呼唤某人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呀”

我之道,行之有道。——《论语》

表达谈判语气

以貌取人,就会失去子舆;以言取人,就会失去宰舆。——《韩非子》

表达肯定的语气

故说:“礼,忠信之薄,乱之始也。”——《韩非子》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缓和语气,引起对后面文字的注意。例如:大家达成共识后,就开始努力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斗志,二是勇气。

2. 文言文中“乎”的意思是什么?

(2) 古汉语助词,表示怀疑:你知道吗? (3) 古汉语感叹词:大王,与谁共治天下? (4) 古汉语介词,相当于“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于。不用。非凡。 (5) 古代形容词或副词后缀:雄伟。茂盛。 (6) 同古代的“呼”、“呜呼”。 (1) 表示怀疑或反问 你知道吗?——苏轼《石钟山录》 为人不忠吗?交朋友不守信用吗?学而不习吗?——《论语》 近者大吗?——《列子》《汤文》 远者凉吗?你知道得多吗?你玷污了他的品行吗?——《后汉书·列传》 剪下这条布。 不是很精妙吗?(2) 相当于“吗” 时时学习、践行,岂不是一件乐事吗?——《论语》 可以吗?——《列子·汤文》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藏书家吗?——清·袁枚《黄生借书》 世间有事有难有易吗?——清·彭端淑《赠子侄学诗》 学习是难是易?(3) 表示感叹的语气或者呼吁中庸之道,怎么会这样呢?——《论语》 二十年后,吴国就变成沼泽了!——《左传》 长剑还会回来吗!将无鱼可吃。——《史记·平原君、余庆列传》 他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明智的人! 如果他内心没有素质,又怎么能用呢?——《史记》 还有比这更像的吗?——唐柳宗元《捕蛇记》 是天吗?——清袁枚《祭妹文》 是人吗? (4)表达命令或命令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啊” 赶紧的!没大罪!——《左传》 (5)表达推测的语气 宋朝会灭亡吗? 幸而后来败了。——《左传》 你愿意看吗?——《三国志·诸葛亮传》 你会免除穷困之苦吗?——明·崔贤《王忠肃公敖三事记》 你会避开吗?——清·徐恪《清百雷诏·战国策》 (6) 表示呼唤某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啊” 你能帮我吗?吾之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讨论的语气。以容貌来判断人,就会错过子舆;以言语来判断人,就会错过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的语气。所以说:“礼,忠信之薄,乱世之始。” ———《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放松语气,引起对后面文字的注意。例如:大家达成共识之后,就开始努力工作;原因无非两个,一是斗志,二是勇气。 (1) 于;在[in;at]。介绍动作或行为发生的时间。我此时孤苦伶仃!——屈原《离骚》。如今我就死在这里。——唐柳宗元《捕蛇记》 (2) 于;从[from]。介绍动作或行为发生的时间。《春秋》为何始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在;在[in]。介绍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地点。楚人生在楚,长在楚,说楚语。——《吕览.永中》 (4) 在;从[from]。介绍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地点。 他们东喊西喊。——唐柳宗元《捕蛇人》。他们南辕北辙,官至首位,提拔于宾客之中,置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于[to]。介绍行动或行为的原因。他们不受民众的赞扬或批评的影响。——《荀子》 德行在名中,识从争执而来。——《庄子》 (6) 于;根据;按照[to]。介绍行动或行为所遵循的原则。生而富贵,则行为富足;生而贫穷,则行为贫穷。——《礼记》 (7) 于,根据。介绍行动的对象[to] 我对此曾表示怀疑。 ——唐·柳宗元《捕蛇记》 乎hū 〈后缀〉 (1) 单独或多个用于单音节或多音节形容词后。 例如:许多新鲜事物确实随处可见; 我感觉心里很温暖; 他很胖。 (2)用于动词或副词后,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 例如:他并不关心这个; 几乎所有人都称赞他。 (3)用在形容词后,不能单独译为“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莲香论》。洸洸乎湖北城之具。 ——明·刘基《卖橘人言》。傲昂乎殿等器。巍巍乎可恐惧。叱豪乎可以像。

3. 古汉语中“乎”的含义

“乎”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是:1.表示疑问的文言助词。

2.文言感叹词。3.文言介词,相当于“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4.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乎 拼音:hū,注音:ㄏㄨ,部首:丿部,部首外笔画:4,总笔画:5 五笔86:TUHK,五笔98:TUFK,仓颉:HFD,郑码:MUA 笔顺:ノ、ノ一丨 扩展信息 汉字笔画: 相关词组: 1.断乎 [duàn hū] 副词。

绝对(只用于否定形式)。 2.符合 [hé hū] 符合;遵从。

3.嗟乎[jiē hū] 又写“嗟呼”。 亦写作“嗟虖”。

感叹词。表达惊叹的意思。

4.“何乎”[hé hū] 用作连词,表示平行关系。通常不译,“何乎”有时可译为“又”。

5.乎来[hū lái] 是叹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

4. “文言文乎”的用法和含义

(1)表示疑问句的语气,相当于“吗”和“呢”。例: ①天下之事是易是难? ②远者为小,近者为大,岂非如此? ③祭祀时,岂不以饮食供养宾客? ④是,何不自己呢? ⑤人也爱惜自己的幼子? ⑥要毒死他吗? ⑦可怜他,让他活下去吗? ⑧大王听过百姓的愤怒吗? ⑨齐人是贼吗? ⑩然而豫州之败,岂能抵挡此难? (11)壮士又能饮酒吗? (12)本事也这么高吗? (13)齐桓、晋温之事,岂可闻? (14)我这样的人,能保卫百姓吗?

(2)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例: ①谁比你知道得多? ②时时学习、实践,岂不快哉? ③人从来没说过自己不够格? ④君王、诸侯、将相、大臣,难道是不同物种吗? ⑤如此求剑,岂不迷惑人心? ⑥衣冠不整的朋友,尚且不相欺,何况是国中之人?

⑦至于我的老师,我怎么知道他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的? ⑨至于孟子的废去,岂不是小儒的起源? ⑨岂不是仁树之根? ⑩经术之要诀未学,何况大福音?

3.形容词后缀,有时相当于“地”。例: ①佩带虎符、坐高壁者,为筑坚城之用。 ②故今日墓中,有五人。 ③空无一物而入,必有足够空间,使他能轻易走动。 ④忽然,吾将离去。

⑷ 表示量音,相当于“吧”。例: ① 你每天吃喝不累吗? ② 这就是圣人为圣人,愚人为愚人的道理吗? ③ 王者太好音乐,齐国就要被灭亡了。 ④ 军队疲惫,远方的君王又有准备,难道不是错吗?

⑸ 与“于”同。例:①东西呼啸,南北奔腾。②我虽今死在此,但必比邻人死得晚。③我对此已怀疑。(乎:相反。)④酒鬼之意不在饮酒,而在山河。⑤他中途郁闷。⑥古王之法,传于前代。⑦好剑,指望斩断,不指望锋利。(乎:介绍动作的对象。)⑦生于我之前,必定闻道先于我?⑨怪不得他私了。⑩君子博学,天天自省。(乎:相反。)(11)言未出口,先感悲喜。(12)技艺高超。(13)君王变脸而说。 (14) 我所喜欢的是道:技艺高超。(15) 按照天理,批判大人,指导大人。(16) 我比你大一天。(你:比较。)(17)我掌控着这个伟大的国家。(18)我和三人的文章不同。(19)我在易水洗澡。(20)我独自居住在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啊”。例: ①唉呀!谁知道税的毒比蛇的毒还重! ②唉呀,麻雀哪知天鹅的雄心! ③天啊,人啊,末日到了!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 ①现在死了就死了。如果立下大功,就死了。等死和国家同归于尽可以吗? ②如果没有办法,我能当国王吗?

⑻用于句子中表示停顿。例如:所以这本书

----------------------------------------------------------------------------------------------------------

“乎”和“也”可以互换

“也”一词在发展过程中,语气和用法都发生了变化。它的语气强而果断,用在句末,作肯定助词,主要用于陈述句,意义比其他类似词更明显。《史记·孙子传》:“但愿君莫斩他。”《史记·淮阴侯传》:“用不用,听不听。”《论语·子罕》:“将可夺,人心不可夺。”语气强而有力,都是表达肯定的意思。 因“也”读音与“邪耶”相同,所以有时也作疑问词“乎”或“耶(邪)”。《国语·周语下》:“请问是天之道,还是人之所为?”此句中,“乎”与“也”可以互换。(摘自黄现藩《古书释义初探——黄现藩学术论文选》,第412页)

5. 古汉语中“乎”的意思

乎在古汉语中的含义是:

1. 文言文中的助词,用来表示疑问。

2. 文言感叹词。

3. 古汉语介词,相当于“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4. 古语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乎 拼音:hū,注音:ㄏㄨ,部首:丿,部首外笔画:4,总笔画:5

五笔 86:TUHK,五笔 98:TUFK,仓颉:HFD,郑码:MUA

笔顺:ノ、ノ一丨

附加信息

汉字笔画:

相关短语:

1. 短虎 [duàn hū]

副词。绝对(仅限否定)。

2. 按照

符合;遵从。

3. 嗟乎 [jiē hū]

又作“嗟呼”。又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

4. 它是什么?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通常不译,但有时可译为“又”。

5. 乎来 [hū lái]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达疑问或感叹。

 

标签:   文言文     含义   用法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2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