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 3里的防核爆手册:简单易行的避险方案

  

《辐射3》中的核爆炸预防手册,来头可大。

前几天,我们这个不安分的邻居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实验”,震动了大地,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韩国迅速实施萨德部署计划,日本更加死死抱住美国不放。要知道,进行实验的国家紧挨着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超过一亿。要是大人说话不客气,发火了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不用慌,美国在60年前就为普通民众打造了类似的对冲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说相当简单易行,而且在和核武器息息相关的《辐射》系列游戏中也出现过。

在《辐射 3》和《辐射:新维加斯》中,你可以在特定的地方找到一本小书。这本书可以“使用”来永久提升你的“爆炸”技能。考虑到这本书在游戏中的很多地方都有,玩过这两款游戏的人应该都见过。

这本书的名字叫《Duck and Cover!》,字面意思就是“卧倒并掩护”。它偶尔会出现在《辐射3》的加载画面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群学生躲在课桌下,试图躲避远处的核爆炸。

所以如果附近有核弹爆炸的话,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扑倒在地上,用衣服包住头,就一定能活下来,对吧?

至少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全美数百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他们在课堂上观看的核爆防范影片名为《蹲下掩护!》,和《辐射 3》中的书一样。

这部教育短片的片头和片尾都是动画片,主角是一只名叫伯特的乌龟,每当有猴子偷偷在它脑后点燃鞭炮时,伯特就会趴在地上,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

然后还有真人演绎的部分,用多个场景、各种例子孜孜不倦地告诫大家,如果遇到附近核弹爆炸,出现白光闪烁的情况,不管做什么,第一时间就是趴在地上,用手保护头部。

《辐射3》小书封面上的演练表便是源自于这里。

下课后,高年级的学生们正走进走廊,附近突然发生核爆炸,他们赶紧躲到角落里。

我正开心地在路上骑着自行车,突然看见一道白光闪过,我正准备弃车躺下。

一家人出去野餐,看到眼前一片白茫茫,第一反应就是躺下,用野餐布盖住头,旁边忙着点烤肉的父亲也赶紧躺下,用报纸盖住头。

其余的都一样,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看看这部教育片的宣传广告,听听解说员一遍遍地喊“趴下,掩护!”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教学片在整个美苏冷战期间陆续被制作出来。《卧倒掩护!》推出得比较早,并被广泛推广到各大高校,用于课堂指导。如前所述,数百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了这部影片,影响深远。除了《辐射3》和《辐射:新维加斯》之外,《卧倒掩护!》还出现在许多其他媒体上,无一例外地被用作笑料。

例如《南方公园》第一季第二集里有一段黑白电视宣传片,用“趴下并掩护”来讽刺躲避火山熔岩的想法,只要你躺下,熔岩就会在你身边流淌。

在《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中,苏联总理罗曼诺夫抱着一只名叫“萨姆”的小乌龟,讽刺美国人教他们的学生“蹲下并掩护”,这样就能躲避苏联的核弹轰炸。

在著名的冷战题材桌游《冷战热战》中,也有一张名为“Drop and Cover”的技能卡,而卡片上的图片则是教学视频的截图。

最直接的大概就是动画片《钢铁巨人》里的一幕,男主角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观看教学影片,影片内容和《趴下掩护!》基本一致,但更加夸张,核弹对着小女孩爬进去的桌子根本没用。

如今,人们谈起躲在桌子底下、蹲在角落躲避核爆炸的举动,也只是一笑置之。这部动画片与真人混搭的教育小片,大多被看作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用来反对苏联、刻意淡化核武器危险的政治宣传工具。

但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这部短片中的一些理念其实是具有一些科学依据的,比如躲在坚固的建筑物角落里、不去看核爆炸的闪光等等。如果这些做法有着共同的前提,那么对于远离核爆炸中心的普通人来说,还是有用的。

大前提就是,在附近引爆的核弹规模必须接近广岛“小男孩”原子弹。

1945年投在广岛的“小男孩”的爆炸当量约为1.5万吨TNT。原子弹爆炸中心爆发出的冲击波和热射线会摧毁2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木屋,3公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率接近100%。但在3公里外,生还的概率就大得多。如果在3公里外直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白光,死亡概率会超过50%,大多数人会死于裸露的皮肤灼伤。这时,如果你无视闪光,迅速躺下,用衣服或其他东西遮住裸露的皮肤,你其实会有很高的生还概率。

当然,报纸是多余的,除非热浪不够热到烧毁它们……

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这次试验爆炸的威力与“小男孩”相差无几。与此同时,在美国管辖下的日本,对广岛、长崎两处被轰炸地区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联邦民防局开始大量开展反核打击宣传。“蹲下掩护!”就是这一时期最早的宣传产品之一。

这一时期所有宣传所使用的科学依据都是基于那两次核爆炸。

之所以躲在角落里,是因为广岛核爆发生时,有一名女性距离原子弹中心300米,仅受轻伤而幸存下来。她当时在三井友澄银行,钢筋混凝土银行没有被摧毁,所以她活了下来。由此,我们有了钢筋混凝土对核爆有效防护的依据。

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广岛的一名幸存警察及时赶来教导当地警察如何躲避闪光。由于这个警告,长崎原子弹爆炸引发的第一波热浪过后,当地没有警察死亡,因此后续的搜救行动比广岛顺利得多。从中我们得到了如何躲避核爆炸闪光的依据。

这些实地调查结果催生了教育影片《蹲下掩护!》。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影片的内容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不幸的是,这些所谓防御措施的基础都来自广岛和长崎,当这部教学片推出时,美国和前苏联已开始研究破坏力更大的氢弹。

无论是广岛的“小男孩”,还是长崎的“胖子”,爆炸当量都是以数千吨TNT来衡量的。到了氢弹,数百万吨TNT已经成为标杆。爆炸影响半径从几公里增加到十几公里,产生的热浪和辐射幅度也远非早期原子弹可比。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氢弹试验是前苏联进行的,质量为5000万吨,被称为“沙皇炸弹”,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二大爆炸,仅次于6500万年前毁灭恐龙的陨石爆炸。下图显示广岛相比之下有多小。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数据,美国在内部宣传中一直避而不谈,那就是核辐射的危害。在《卧倒掩护!》之前,有一本成人指南叫《原子弹袭击后幸存指南》,四页分开装订,观众可以抽出来单独研究,直到熟记于心。

这四页内容包括躺下、寻找掩护等信息,还有“核辐射不是最大威胁”“核辐射并不全是致命的”的特别提醒,还增加了在地下或水下引爆的前提。

如果前苏联真的向美国投下一颗核弹,它会故意钻入地下再爆炸吗?

没过几年,美国就意识到这些谎言不靠谱,核爆炸带来的放射性尘埃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他们一方面压制日本的研究成果,不允许对外公布,这一举动直到广岛核爆炸25年后才被人发现。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试图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核辐射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预防方面,应该多拍一些教育片。

1955年,又一部卡通教学片问世,这部影片的名字叫《核辐射》。

《辐射》系列的玩家可以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熟悉的画风,以及一个熟悉的术语“避难所”()。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避难所,鼓励公民改造地下室或挖掘自己的地窖,并在里面储存罐头食品、干净的水、床和收音机,以便在发生核袭击时可以躲在自己的避难所里。

为了让民众知道如何改造以防范核爆,联邦民防局公布了避难所结构、材料等规格的图纸。在政府的强力宣传下,美国有房民众对核爆产生了极大的恐惧,纷纷改造房屋,储存资源。

资本市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住房建材、建筑都是商机,一时间,样品展示、现场演示随处可见,广大商家向公众保证,如果找我定制住房,晚上可以睡得安稳,住得满意。

1963年,纽约市曾做过统计调查,当时全市共有政府认证的避难所17448个,可容纳超过1170万人。

这其中既有公共场所,也有私人定制区域,今天你仍然可以看到悬挂在一些建筑物上的标志。

这些大多是政府使用的小型场所,比如辐射3里的101避难所。美国政府也有一些,但不是普通人可以去的。这些大型避难所基本只供政府人员和随行部队使用,早已是秘密中的秘密。直到冷战结束,才有人发现其中的一个。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 度假村。

这个度假村位于华盛顿,表面上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庄严豪华的酒店,但在西翼之下,却隐藏着一座超大型避难所。

穿过这里的走廊墙壁,推开一扇重达18吨的门,就进入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馆内设有多种用途的房间,其中包括一间可容纳 1,100 人住宿 40 天的电气室。

这里有着巨大的食品储藏室,货架上的食品一次性可以为400人提供餐食。

我们吃饭的餐厅也很大。

这些舒适的床是给议员用的。

另外还有一家医疗诊所,将由军方管理。

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会议室,如果冷战时期美国真的遭到了前苏联的轰炸,就会在这里召开应对会议。

当然,这一天从未到来。这个曾经的绝密之地在 1992 年之后被政府抛弃。现在它已经成为度假村最大的卖点。你可以花 80 美元参加旅行团游览。如果你想私下探索,请准备好花费数千美元。

顺便说一下,这个超大型避难所的门是由莫斯勒设计并制造的。

该公司曾为广岛帝国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设计建筑物和金库,这两家银行都在广岛核爆炸中幸存下来。

该公司随后把此事做成广告,刊登在美国各大报纸上。这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形象,还赢得了美国政府的订单。人们相信,经过政府监管,这个防空洞不仅可以应对普通原子弹,还可以应对氢弹。

一本名为《蹲下掩护!》的小书反映了冷战时期的美国社会,也许比《辐射》系列游戏还要疯狂。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游戏研究会”()后,发送以下关键词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神研究| 科普| 街机| 任天堂| 社长评语| 励志| FC| 红白机| 长鼻子| 蝴蝶| 魔兽| 塞尔达| 巫师| VR| 守望先锋| 宠物小精灵| 阴阳师| 产业| 盘点| 剧场| 老四| 单翼龙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1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