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美好,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开始

  

让我们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0203/6/18

昨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如果世界离“自私的资本主义”远一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可能会少一点》。文章开头就提到了“煤矿里的金丝雀”。这些敏感的小鸟用自己的痛苦来警告矿井里的人类。我只是学校里的一名全职老师,但短短半年时间,我收到了几十个校外家庭关于孩子的求助。我不禁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让这个时代的成年人有所警醒。

一,

孩子上中学了,成绩优秀,但是并不开心,有一段时间晚上睡不着觉,心里烦躁。有一天在学校,他心情很烦躁,靠在栏杆上想办法排解烦躁,却被眼尖手快的老师一把拉了回来。

当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老师迅速联系了家长,并把孩子送到了专业医院,专业精神科医生拿出一堆问卷,让孩子填写,30分钟后,医生诊断为“躁郁症”,孩子吃药后在家休息。

妈妈好不容易托朋友找到我,焦急地把上述情况告诉我,询问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两周后,全家人出现在我面前。

二,

你来找我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小孩一脸疑惑,说是妈妈让她来这里的,她不知道为什么要来这里。

父亲沉默不语,母亲开始激动地讲起来,讲着讲着眼泪就止不住。她想,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孩子,为他付出了多少,可为什么孩子会得这样的“病”?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救治孩子?(大多数家庭里,母亲为养育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当孩子出事的时候,最容易受伤的往往是母亲。)

全家人聚在一起,让我感到无比欣慰。我见过很多无法离开家的孩子,而母亲往往是唯一寻求帮助的人。

医生花了半个小时,直接给孩子确诊是“躁郁症”。那我就跟这个家属说说“躁郁症”的诊断吧。

三,

我首先问孩子,当医生诊断你患有“躁郁症”的时候,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孩子犹豫了一下,从我的情绪牌堆里选了几张牌,结果是“困惑”,“麻木”,“兴奋”,“松了一口气”和“不安”。

我们的对话从这五张情绪卡开始。

当医生诊断您患有“躁郁症”时,为什么您会感到“困惑”?

小孩回答:“什么是‘躁郁症’?我不太了解,很困惑。”

为什么当时会觉得“麻木”呢?

小孩犹豫了一下,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事情我讲了也没人听,讲了也没用,我知道没用,所以就渐渐麻木了。”

那么为什么会“兴奋”呢?

孩子开心地表示,自己兴奋的原因是,经过医生的诊断,他就可以不用上学,待在家里了,这让他很兴奋。

为什么感觉“松了一口气”呢?

小孩说,有点像兴奋的感觉,突然感觉轻松了起来,好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了。

但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安”呢?

小孩低着头说:“我知道该去上学了,这样呆在家里不好,感觉像是在赌博,不知道最后是赢是输,想想就心里难受。”

我知道,这是孩子第一次的情感和真实的想法被父母听到。

四、

不知道是不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信息传播的飞速了,一个精神科医生只需要30分钟,根据几张量表就能快速判断出孩子的精神疾病,贴上标签,开出药方。

不知道家长和老师在医生做出诊断之前,会不会留意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有没有人可以观察孩子每天的言行举止,问她“你感觉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跟我说说看?你遇到了什么烦恼?你觉得可以做什么来解决这个烦恼?需要我帮忙吗?”

太多的家长来找我,我经常听到他们说:“孩子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们不用工作,也不用操心养家糊口,只要听大人的话,好好学习就行了。”或者他们来找我问:“老师,我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您能给我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课堂上,老师们要忙碌地讲课、讲解题目、讲解解题技巧、批改试卷、讲解排名的变化,督促孩子们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在家的家长一定忙着准备营养餐、打扫房间,还关注孩子回家后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成绩有没有变化?听说有个课外辅导班很不错,可以去报一下。成绩下降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别偷懒,好好学习,别让父母失望。有多少人在跟你争夺那有限的名额……

唉,我估计在孩子的身边,有很多大人,他们拼命的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做一切他们认为有用的事情,却不愿意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去发呆、去做决定,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真要跟孩子说话,其实除了告诉他们一堆自己都无法实践的伟大道理之外,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五,

我突然回想起了我的青少年时代。

到了一定年纪,脑子突然好像很多地方停电了,一下子就变得朦胧起来。有些时候,现实世界好像隔了一层玻璃似的不真实。有时候莫名的压抑,有时候莫名的冲动,因为有人未经我允许就动了我的东西,好想跟他们吵一架,把那些东西拿出来。我留着短发,很难分辨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我还会因为意见不合在班里跟男生打架,而且记不清是赢了还是输了。(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很多同学的名字我都忘了,但跟我打架的男生我还记得,仿佛他们是我的家人)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坐车去绍兴市参加合唱比赛。路上经过一片非常幽静的松林。一路上,我都在想我死了之后会怎样埋葬在这片幽静的松林里,坟墓会是什么形状,坟前的风景会是怎样的。当月亮爬过松树顶时,我的鬼魂会怎样从墓地里走出来,穿着一身白衣,坐在墓地前空地上的小桌椅上赏月、喝茶……(那次合唱比赛我们唱的歌名叫《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在那个年纪写下对死亡的美好幻想。其实,我曾经多次幻想过各种各样的死亡,只是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

那时候我还很爱看武侠小说和各种鬼故事,有时候因为睡前看了很恐怖的鬼故事,就会做各种恐怖的关于死亡的梦,吓得我半夜憋尿,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当时宿舍条件很差,上厕所要下楼翻墙出去)。

后来我成了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从生理、心理、脑科学研究中,了解到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变化规律。青少年经历的一切,真是太难了!还好,我的青春期应该是三四十年前,那时还没有大人的过度关注,有足够多的生活自主机会,没有周末的学科培训班,没有身边的网络世界,没有科普的大量“变态心理学”知识,也没有专业的心理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

我平静地度过了充满恶行和烦恼的青春期。

六,

近年来,被临床医生诊断患有躁郁症的青少年数量高得惊人。

那些被诊断为“躁郁症”的孩子,几乎都是敏感又聪明的。天才翻译家金小宇似乎也是这样被诊断的。但我从他接受采访的视频中,清楚地看到,他在十几岁时在墙上刻了几句话,大致意思是“我不想听你说话”。

我接触过的被诊断为“躁郁症”的孩子,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家庭结构和学校教育环境。当内分泌失调的“喜怒无常”的青少年,遇到被严格控制的成长环境和特别“专业”且忙碌的精神科医生时,这个标签就被成功贴在了孩子身上,精神类药物也随即开始出现,一系列的药物副作用和心理副作用开始形成恶性循环……

敏感的金丝雀已经感受到了环境氧气的不足,开始出现不适症状。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它下药,降低它神经的敏感度?还是赶紧改善环境条件,保证充足的氧气,让金丝雀恢复活力?

任何傻子都知道正确答案。

我坚信父母对孩子的爱、支持父母、唤醒父母,才是帮助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我一直忙于做这件事,只是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在症状出现之前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当父母自己也有实力的时候,会放手,给孩子一些空间,让那些烦躁的“金丝雀”们顿时有机会呼吸到新鲜的氧气,减少各种莫名的情绪障碍。

唉,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谢谢阅读。

吴朝山文选

吴朝山心理笔记 |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兴趣的?

(一)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tp://www.luzai.cn/html/31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