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热门关键字: 税务 宿迁 宝安区事业单位 淮安市盱眙县 
  园林有标本,草木寄深眷——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解析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4-05-28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园内有标本,花草树木深受人们喜爱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导入,解决问题

老师: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梦,可能是小桥流水,可能是诗歌散文,也可能是苏州园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看看园林的美景吧。

(播放1分钟苏州园林视频)

老师:当我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禁想:为什么是苏州园林,而不是苏州“林园”呢?

学生:可能是因为“花园”是一个常用词,所以使用“森林花园”有点尴尬!

师:你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老师读了钱学森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他这样解释“花园”和“森林花园”的区别:

什么是“园林”?什么是“园林艺术”?如今,这个词语的使用已经非常泛泛。在报刊杂志上,凡是种有树木的园林,往往被称为“园林”。1983年《光明日报》报道,甘肃省临泽县一所学校,四周种满了树木,成为“园林式”学校;……其实,这不叫“园林”,而是“森林园林”,因为这只是一座有森林的园林。我们说“园林”是中国的传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物,园林艺术也不是建筑艺术的内容。——钱学森

老师: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重点学习园林艺术,发掘和欣赏苏州园林的巧思。

创造场景并参观花园

师:不是到处都有园林吗?叶圣陶为什么选择写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吗?

学生:课文第一段写着“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叶圣陶就选了它。

老师:那请告诉我,花园里的“标本”是什么?或者,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解释它?

学生: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

学生: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

学生: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

师:你们的讲解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承认苏州园林的典范性。鉴于此,诸城中学八年级全体同学都计划去苏州进行考察。

任务 1:制作学习指导卡

师:小怀想从文中选取一段话作为导游词,让大家对苏州园林的景观和特色有个初步的了解,你建议他选择哪一段话呢?

[脚手架]“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旅游者观光游览时所做的讲解,目的是使旅游者对旅游地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学生:我选择第二段,符合导游词的要求“简单介绍一下风景的特点”。

老师:你和小怀的发音很同步!他也选了第二段。小怀还叫了几个朋友录下自己的发言,打算转成二维码印在“攻略卡”上,但发现大家都有几个发音问题。请看课前作业的同学反馈——

(教师批改,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段,注意生词的发音,其他同学注意掌握文章的内容。

(一生阅读,一生评论)

老师:为了让大家对苏州园林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小怀还设计了旅游指南卡,请您帮他补充一些信息。

学生:设计理念是确保无论参观者站在哪里,眼前总能看到一幅完美的画面。

师:请看这张表格,文章从设计构思到具体场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阐述的?

盛:从一般到具体。

老师:你讲的是结构方法。

学生:它采用了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师:很好,大家记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这个表格。有同学提出疑问:场景顺序不合理,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应该是“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水池的协调”、“花草树木的对比”、“前景与后的层次”。

老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先写大风景,再写小风景。

学生:先写主要场景,再写次要场景。

师:你的观察力和发现力很强,仔细看看下面的段落,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阅读并思考。

学生:我发现这四点和后面的段落一一对应啊!第三段对应“亭台楼阁的布局”,第四段对应“假山水池的协调”,第五段对应“花草树木的对比”,第六段对应“远近景致的层次”。

老师:你通过跳读的方式,很快抓住了重点,我喜欢你!除了这四个方面,苏州园林还有什么亮点吗?

学生:还有角。

生:门、窗。

学生:颜色也很有特色。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请把它们连在写字板上。

(找到文本并确定答案)

老师:有一个细节,我考考你们,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我选择“最佳品质”。

老师:你能给出理由吗?为什么不是“精品”或者“优秀产品”?

盛:“上品”、“精品”、“佳品”都是品质非常好的意思,不过从“上”也可以看出等级。

师:对,比如后来居上,工作出色等等,请记下来。

学生笔记。

师: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发现,说明文的前两段引领了全文,是值得认真阅读的。无论是课上默读,还是课后阅读科技说明文,都要掌握“抓住文首段”这个技巧。你学会了吗?

任务二:真假“苏州园林”

老师:游学结束后,团委计划把游学照片贴在展板上,但小准发现,有些照片不是苏州园林的,你们发现了吗?(利用智能平台的“图库”功能,可滚动浏览六张照片)

学生:第三、第五幅画不是苏州园林。

老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这两幅画色彩鲜艳。但是文章说:“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很少使用色彩画。”

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绘画的颜色,那我们会用什么颜色呢?

学生:梁、柱、门窗、栏杆等大多用广漆涂刷,这是一种不刺眼的颜色,墙面为白色,方砖为浅灰色,其余画面均符合这些特点。

师:你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深入文章去查证事实,这是读书的好习惯。

任务 3:选择序言

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进行思考,分组讨论。

学生:这是比较的讲解方式,通过对比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在色彩上的运用,来凸显苏州园林的古朴、典雅。

师:这个分析的很透彻,我们来看这个。

学生:我觉得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好!

学生:说明文中叫“打比方”,把松柏比作宝塔,把路边的树木比作阅兵,可见作者对这种造型的厌恶,而对苏州园林的欣赏。

师:对,要用正确的术语,大家要做好笔记,要“打比方”。主编对叶圣陶的措辞有些地方有疑点,你们好好思考一下,解释一下。谁来完成碑上的选词工作?

学生:我认为应该“说”有大约一百个地方。

老师:“据说”是不是不够严谨啊?

学生:因为苏州园林众多,笔者不可能全部参观,所以这些资料可能是听说的,也可能是从资料中读到的。所以用“据说”是实事求是、严谨的。

老师:您不仅解答了编者的问题,还向我们展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本单元全是解释性文字,语言准确、严谨。同时,使用比较、类比、举例等解释方法,可以使事物清晰具体,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您记住了吗?

走进园林深处,体会浓浓情怀

老师:虽然编辑同意大家的解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让他觉得这篇文章不太适合做序言,他认为“当然还有更多要说的,这里就不多写了。”用这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未免太草率了!你们觉得呢?

学生:这句话相当于章节小说里的“如果你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看下一章”,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生:课后笔记里也提到,这是一本图片集的前言。如果叶圣陶能详细地描述苏州园林的美,读者就不需要亲自去参观了。

师:同学们,你们讲的如何激发游客的观光兴趣,很有道理。可见,这不是“马虎”,而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请欣赏这段背景资料。

(终生阅读)

老师:也就是说叶先生对苏州的感情很深厚。现在请大家用这个句型来讲,先思考,再交流。

学生:从“欲游吾国园林,莫过苏州园林”这句话中,读出了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感情。

学生:从“游人至园,皆如画中人”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叶世鸿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

学生:从“摄影师很喜欢这些门窗,考虑到光影,拍出了满意的照片”这句话中,读出了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感情。

学生:从“此色,与草木之绿,相映成趣,令人心静闲适”这句话中,读出了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感情。

老师:这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是“拙政园是我最深的爱”!一篇文章怎么能充分表达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感情呢?说到这里,挑剔的编辑终于信服了——

老师: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一个标本,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是说明文的标本。希望大家永远保持“欣赏者”的眼光,发现每一篇文章中蕴藏的美。

邓英

教育硕士

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老师

蚌埠市铁中中学语文老师

王俊青少年汉语教师工作室成员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事业单位必备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热门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17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www.luzai.cn)
Copyright © 2007-20016 www.luzai.cn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