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热门关键字: 宝安区事业单位 淮安市盱眙县 西藏 七星关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获批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4-05-16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关于确定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副院长项目入选人选的通知》。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业职业学院)的杨博源、陈怀民、施文鹏、袁凯峰等16名教师报名参加。 若入选,将在江苏奥通光缆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耀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聚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豪迈干燥工程有限公司连续工作两年。 、有限公司等公司。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苏省人才办与省科技厅联合立项的人才项目。 这也是江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 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技人才兼任企业科技职务,推动江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 通过整合资源、组织对接、精心服务,鼓励教师和企业开展“四技能”服务,并积极对标省科技副总裁、工业界等省科技厅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 连续两年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将有效提升学校产学研合作深度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副校长姜新平表示。

搭建平台,吸引资源,打造“双师型”高水平团队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专业同质化、生源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探寻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服务业能力?

“立足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常州工业职业学院加快从以往服务‘传统轻工业’向服务‘智能轻工业’转型,打造了优秀的科教处处长蒋正彦表示,要大力培养师资队伍,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为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学校科技系。

五年来,常州工业职业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创机制、转变观念、变方法,重点做好“站得住”。 “顶天”就是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打破学校发展瓶颈,跳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打造多个能承担国家和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团队。省级教学科研任务。

“基础”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内涵建设。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园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让教师走进企业、工匠教师登上讲台。 每年举办一次师生科研创新成果展示,成熟成果能够及时落地。

“我们牵头成立了国家智能钣金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共同打造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建立了科研创新团队、博士基金、青年基金等,有效解决了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大众创业载体不足的问题。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良条件。”蒋正彦说。

姜正彦介绍,五年来,学校成功引进各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30余名,形成了江苏省工业教授的“工匠师团”。 目前,学校600余名教职工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9.2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79.69%,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占91.21%。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项目271项,横向科研项目415项; 其中,学校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技术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调整专业、组织竞赛,实现人才培养路径转变

学校领导介绍,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高职教育重点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匠”,科研方向侧重于应用研究可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因此,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专业建设重点,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定位,探索专业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地方高校,学校原有的专业建设主要集中在普通家电、模具、塑料、汽车修理等,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担任操作工。 但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快速发展,这些老专业一度面临“招工难”、“输出难”的现象。

学校借机被列入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高职高专建设单位工业机器人领域教育合作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多领域实践实训平台和“双师型”师资资源突破轻工教育传统思维,加快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现代装备制造、智能控制、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院校,加快专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环境工程等一批特色专业。

“企业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再只是会操作,还需要能够进行程序修改、仿真、建模等。” 蒋正彦说道。

为此,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一方面实行导师制,从大二开始将相关工程技术融入课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重点培养; 另一方面,组织各类专业竞赛,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技能、工艺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使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更加精确和基于群体。

如今,学校每年都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 2011年以来,学校学生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8枚。 今年,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荣获一等奖12项,位居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奖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被企业“抢走”。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学院更加立足本土,创新办学方式。 学校与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西太湖管委会等深度合作,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让学生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接受培训,实现人才培养路径转变。

来源:《科技日报》2021年11月11日第06页

事业单位必备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热门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17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www.luzai.cn)
Copyright © 2007-20016 www.luzai.cn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