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热门关键字: 淮安市盱眙县 西藏 七星关 乐清 
  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关于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4-03-19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劳动力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 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它还制约了其他生产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程度。 为此,有必要系统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总结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劳动力领域各项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乃至整个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资源配置 引言 劳动力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职业市场、雇佣市场、就业市场、招聘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是指市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1劳动力市场主体:一是国有企业用工自主权逐步扩大,但尚不具备足够的市场主体资格; 二是非国有企业及其职工的市场地位虽然已基本形成,但其行为缺乏规范; 第三,劳动是通过合同建立的。 关系有基础,但还没有充分发展,形式主义太多。 1.2 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 企业与工人之间的竞争已初步开始,劳动力流动已成趋势。

工资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决定工资的格局正在形成。 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还很不完善。 由于长期的人事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且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割劣势。 、市场碎片化和市场规则不一致。 1.3 劳动力市场规则 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已经建立,但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部门做了大量的推动立法工作,颁布颁布了一批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别是《劳动法》的颁布,保障了劳动法的正常运行。市场,保护竞争中的弱者。 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劳动法颁布实施,劳动部门先后颁布了47件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企业用工、劳动力流动、劳务中介行为的管理办法,有效拓宽了劳动用工范围。监督检查工作领域。 1.4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一套社会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并运行,但其局限性仍然较大。 改革以来,我国就业机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职业培训能力也逐步加强。 目前,全国有各类就业培训机构近3000个,年培训能力超过4000万人次。

2.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劳动力实际供给量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和实际就业需求明显下降,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市场发育程度也很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 随着城乡社会经济转型,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1城乡就业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但受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影响,失业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国家目前出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并不是每一个失业人员都具备就业条件,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据有关测算,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增长率在1990年代约为0.1,2002年仅为0.125。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各约600万人,当年进入工作年龄的人数估计为800万。 但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亿,仅比2007年末增加715万人,失业人口规模持续上升,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2012年第三季度,城镇失业人数92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926万人。 失业率为4.1%。 期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8万人,单位职工人数0.1000人,国有单位职工人数69311.2000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6031.6000人。

长期以来,我国把农村和农业作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但农村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农村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 因此,农村不仅有约1.3亿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大量的新增劳动力也给农村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且由于很多失业人员素质差、就业观念陈旧,不愿意从事苦、脏、累、危险的工作和服务业工作。 因此,失业人员再就业相当困难,再就业率持续下降。 2008年城乡就业情况如下: 就业人口分布 开放性行业比例(%) 垄断行业(%) 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 96.92 3.08 未迁移的农村劳动力 92.18 7.82 迁移的城镇劳动力 71.12 28.88 非迁移的城镇劳动力 67.37 32.63表中显示,我国城乡就业差距仍然很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加大了城镇就业压力。 2.2老龄化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转变。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间老龄化状况差异较大。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1)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产生相关影响; (3)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政府对老年人的财政支出,加重了财政负担; (4)人口老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五)人口老龄化,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2.3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有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 目前我国农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最小。 其发展速度放缓、发展水平较低,阻碍了其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第三产业的发展依靠高新技术人才。 我国在这方面劳动力严重缺乏,而农村劳动力却大量富余。 两者结合起来,就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在行业中的分布极不平衡。 2.4大学生就业难。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2300万人,居世界第一。 全国重点大学扩招适度,毕业生就业形势尚可; 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要毕业生有明显的技能和特色,就业是没有问题的;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学院毕业生却供大于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呈现出职业岗位多元化、冷热专业变化、知识技能融合化、区域需求分化化、人才高层次流动五种趋势。熟练的人才。 。 特别是中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对科技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需要数万名科技领军人才、数百万高级专业人才和数百万高技能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一些高校不能适应上述变化和要求。 2.4.1扩招导致高校培养的各类科技人才比例失衡。 科技人才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科学研究型,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典型代表; 2.工程设计型,以桥梁专家毛毅为典型代表; 3.应用技术型,化工专家侯德邦为典型代表; 4.应用技能型,发明蒸汽机的机械修理工,后来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瓦特就是典型代表。 科研人才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 设计人才从事设计、决策、策划等工作; 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在生产线或工作现场从事将设计、决策、规划等转化为物??质形态的工作。 (产品、项目)或对社会有特定影响。 技术人才主要运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 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操作技能来完成工作。 随着高技能人才水平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含量也随之增加,逐渐成为高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已经是制造大国,正在努力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这就需要一大批手脑并用的高技能人才。 大学生在技校学习技能后很容易找到工作就证明了这一点。 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普通地方高校,由于大规模扩招,导致毕业生供给量大,就业困难。 2.4.2 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素质结构缺陷。 应试教育“重书本,轻实践”。 我国的中小学,以及一些大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我国的中学生经常在国际数学、物理比赛中表现优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并获得大奖。 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留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往往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因此,我们应该实施多元化的素质教育。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基于科学研究、设计、技术和技能的素质教育。 除了注重学科知识外,一些高校在其他方面都处于不同程度的边缘化。 加之大规模扩招,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有限的高校在教学上形成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方式。 倾向。 市场不欢迎只具备书本知识的大学生。 正如杭州汽轮机厂负责人所说:“谁敢把价值数百万元的数控设备放心地交给那些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 ” 2.4.3 高校部分专业与就业岗位难以匹配。就业市场是动态的,部分高校无法把握“热点专业频繁更替”的趋势。过去几年,当通信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量设立通信专业,第二年市场青睐数控专业,导致通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与企业接触少,不了解数控岗位“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趋势,他们培养的数控博士擅长在实验室编程,但无法面对车间的加工中心。2.4. 4 大学生就业意识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事业单位必备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热门文章
事业单位考试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17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www.luzai.cn)
Copyright © 2007-20016 www.luzai.cn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