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什么:综合应用能力模拟预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管理角色意识:对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清晰认识,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服务意识。

 

分析判断能力:面对工作情境,能够发现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计划与控制能力:能够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设想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按预想的进程和方向发展,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向有关人员征询意见,传递信息,施加影响,获得支持与配合。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撰写文稿,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

 

综合应用能力(A类)考试内容:

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

【背景材料】
 
  1.张女士与丈夫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逐渐开放,他们在大女儿4岁的时候,又生了一个儿子。新生儿的诞生将家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来。
 
  “邻居们有时候会逗孩子,‘你妈妈会更爱小弟弟,不管你了怎么办?’”张女土说,每逢有邻居这样问,女儿就会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表情非常可怜。她说,虽然知道邻居们只是逗孩子,没有恶意,但是听了还是不舒服,她更能理解女儿可怜的心情。
 
  所以在坐月子的时候,尽管不能抱孩子,公公婆婆也不允许女儿到屋里来打扰妈妈,她还是坚持把门打开,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让女儿和自己一起吃。“这样孩子心里会好受些。”张女土说,不然真的觉得会对大女儿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她说,有时候别人说多了,女儿心里终归是会难过的。
 
  张女土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这些已经在她女儿甜甜的心理产生了阴影。在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甜甜说:“你妈妈有了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在此后的几个月内,这个疑问一直让甜甜纠结、恐惧和不安。似乎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甜甜经常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打弟弟,到后来甚至发展到当着大人面就会无缘无故地打弟弟、掐弟弟。
 
  三岁的珍珍特别喜欢一个叫“珍妮”的洋娃娃,无论走到哪儿都要随身携带。这天父母带着珍珍去亲戚家做客,和珍珍同龄的瑶瑶也很喜欢“珍妮”,试图从珍珍手中抢夺,结果平日文静的珍珍死活不撒手,两个孩子扭打在了一起。
 
  珍珍爸爸赶忙把俩孩子拉开,严肃地要求珍珍把洋娃娃给同伴玩一会儿:“一直教你要学会分享,怎么可以这么自私?”说罢强行从珍珍手里抢下“珍妮”塞给其他小朋友,其他亲友也在一旁帮腔:“哎呀,珍珍那么多的玩具,给一个让姐姐玩一会儿吧。”
 
  珍珍哭得很伤心,而且一直赌气,再也不愿碰自己最心爱的玩具“珍妮”了。
 
  2.小宇在江北区某中学读初一,因父母常年经商,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小宇上幼儿园起,父母就经常带他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给小宇的零花钱也是其他同龄小孩的好几倍。不过让小宇父母引以为傲的是,儿子并没有因为自家有钱就显出强烈的优越感。
 
  “小宇喜欢和小朋友玩耍,还常请小伙伴到家里来,和大家分享零食等,小区的许多小孩都爱和他玩。”据小宇的妈妈张女士介绍,但从小宇上了初一后,一切就变了。张女士说,小宇上初中后,依然像小时候那样常请班上的同学吃零食,从国外旅行回来也会给同学们带礼物。最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宇,接受了他的好意。可慢慢的,大家对小宇的态度就变了。
 
  “他们说悄悄话总是躲着我,下课玩的时候不喊我,放学也不和我一起走了,让我感到非常难过。”在儿童医院心理科,小宇小声地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心理专家梅其霞教授。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几个同学平时不理我儿子,背后还尽说我儿子的坏话!”怨气冲天的张女土说,那几个同学居然还经常硬要让儿子帮他们付钱买东西。
 
  “我对他们那么好,真心把他们当朋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不喜欢我。”提起同学,小宇的眼眶有些红了。他告诉记者,即使平时跟自己最要好的那几个同学,一转身却在其他同学处说自己的坏话。有的同学还四处说小宇钱多人傻,老是想炫耀自己有钱,最好骗。发展到现在,全班几乎所有同学都在排斥小宇,小宇每次去上学就觉得很痛苦,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茶饭不思。这让张女士和老公担心不已,于是带着孩子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梅其霞教授说,要防治类似的校园“冷暴力”,孩子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也应培养阳光的心态,在遭遇校园“冷暴力”时,应及时向家长或教师反映,及时沟通解决。
 
  3.西安“绿领巾”
 
  西安市某实验小学开展了这样一个实验之举:给表现差的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包头“红校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中学,向初二、初三年级学习成绩前50名的学生发放红校服,而普通学生只能穿蓝色或白色校服。红校服背面,印有白色“包24中优秀生”的大字,下面还有“翔锐房地产”的字样。
 
  枣庄“三色作业”
 
  山东枣庄某中学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绿本题目只有排在班级前30名的学生可以做,剩余学生只能做黄本和红本题。
 
  东莞“黑名单”
 
  东莞市某中学被曝存在“黑名单”制度--学校把一些爱说话、很调皮的学生列入“黑名单”,进入此名单的学生下学期将不能报名入学。
 
  种种现象,让被归类为“差生”的学生自尊心很受伤。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的解释还很统一:为了激励学生。
 
  面对这些现象和解释,网友和专家纷纷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清华大学副教授蒋劲松:绿领巾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是对一个年幼的孩子的公开羞辱,它告诉所有人:这是一个差生。学习成绩不是评判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就算评判无误,把评判结果公之于众,并以极其鲜明的方式固定强化,都涉嫌歧视和侮辱人格,“人为划分等级,不必要公开彰显等级、固化等级,这些做法都是对人的歧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能避免他们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自己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吗?
 
  欧伟强:此前坊间热议为何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有色教育正是一大毒瘤。人为把学生分成红黄蓝、优中差,非此即彼。殊不知创新的本质在于变,在于破坏性思维。把学生拴上标签就禁锢了思想的可能性。
 
  孙骏毅: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绝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与差,而是指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其可以接受的教育。反观现在的教育者唯分数论、人格歧视,以陈规陋习管理现代教育;嘴上喊教改,十年无效果;相当一部分教师人格有缺陷,既缺乏教学新理念,又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网友夏余才:在现实生活中,差生只能坐后排、靠边站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凡是有过“差生”经历的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差生”的阴影。自卑、丧失信心、看低自己,等等,让他们一度很“屈辱”地活着。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差生”要么自甘堕落,要么做过类似自残的过激行为。
 
  一位网易网友的诗评颇有些意思:当年门下三千第,不分贵贱皆同窗……如今难觅寒门子,全靠父荫来衬伥,校园已非求学地,此间铜臭胜书香……一己无德难成患,一师无德满群殃……
 
  4.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办的《新媒体与社会》(第四辑)发布了《中国校园“冷暴力”的舆情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校园“冷暴力”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个人素质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以歧视学生,造成学生心理、精神伤害等行为为主要特征的校园“冷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持续引发公众对教育公平、教育制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的关注。
 
  报告通过对2008年-2012年间国内发生的若干起校园“冷暴力”事件进行盘点总结发现,区别对待型事件最为普遍,如舆论影响较大的“绿领巾”事件、“红校服”事件、“三色作业本”事件等,占比约为36.84%;其次为孤立型事件,如全班隔离“问题学生”、“民主投票”被退学等,占比21.05%;此外,还有训斥打骂型、嘲讽挖苦型、威胁型、冷漠型等事件表现形式,对学生心理造成极坏影响。
 
  报告认为,一味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制度主要是强调智力素质的发展,甚至把智力素质、分数高低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名次和升学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缺乏对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西方新型教育理念的学习与认知,容易在批评学生时做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歧视行为。其实,任何教育方式的前提都是爱护与尊重,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才能给学生以正面的激励。
 
  通过对校园“冷暴力”热点事件的统计发现,校园“冷暴力”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教师,占有68.42%;其次是学校的责任,占有31.58%。报告认为,教师终身制度容易造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并由此产生教师品行素质、教学教育能力的下降和师德修养的缺失。
 
  5.李先生的儿子涛涛(化名)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他每天都会蹦蹦跳跳地跑进学校,是因为他的画贴在了学校美术厅里……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这个美术厅,未必展出了最好学生的最好作品,但这里给孩子的信心和对学校的憧憬是无法估量的。
 
  “学校绝对不能成为孩子害怕的场所。给孩子公平的教育并不意味着给孩子同样的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孩子热爱绘画、热爱天文应该与热爱奥数和英语得到同样的肯定和鼓励。”王欢谈到了设立画展的初衷。
 
  任何教育方式的前提都是爱护和尊重,正确的批评和惩戒能给孩子正面的激励。其实,绝大部分的“冷暴力”是老师和家长存着爱的心,做出的错事。“冷暴力”与正激励之间到底差什么?孙云晓和王欢举例说明:
 
  比如,让每个做错事的孩子交错误分析书,写清楚错在哪?伤害了谁?为什么这样做?类似的做法能让孩子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激励;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犯错,家长或者老师惩罚他抄写一百遍唐诗或者罚站一小时,这样的做法就是错误的惩戒,很可能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
 
  再如,某学校尝试将一门课程作业按照难易度分成三种,让孩子自主选择。孩子因为自尊心,开始都会选择最难的,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做出自我调整,哪怕孩子每次都选择做最容易的作业,只要他努力认真地完成,老师就应该给予同样的表扬和奖励,这样的做法就是正面的;反之,如果老师提前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三种,让他们完成不同的作业,这样的做法就是“贴标签”,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冷暴力”。
 
  6.“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这是许多职场人的生存法则。初人职场,大家都想快速与同事打成一片,交到新朋友,顺利开展工作,表现出彩,获得领导的认可。但真正进入职场后,不少职场人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到职场冷暴力。
 
  今年刚毕业的颖颖应聘到一家珠宝公司当文秘。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性格温和的颖颖对待同事时刻笑脸相迎,热情相待,对于同事的求助,更是有求必应。“现在,大家都习惯性地让我帮忙买东西、交资料或者值班,即使这些事不是我分内的事。”颖颖苦恼地说,大家把自己当成了办公室里帮忙“跑腿”的最佳人选,虽然不情愿,但是为了维持良好的同事关系,只能选择强忍。
 
  从事市场营销的刘先生在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终于在今年年初升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现在,不论晚上还是周末,只要总经理有应酬,都得陪他去。”工作经验丰富的刘先生对于上司这样的安排自然心知肚明--上司说事你挡酒,这些陪客户吃饭的应酬就是变相加班加点。“以工作和争取业绩的名义要你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没办法啊,因为你找不到更好拒绝上司的理由啊。”刘先生说,自己见多了得罪上司被“穿小鞋”、遭打压的例子,为了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也只能忍了。
 
  良好的同事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在职场工作中,大家都会为了保持良好的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在厂作中都会选择尽量做到和和气气。而不少人却也因这样的处世态度,一味接受,没有拒绝,进而琐事缠身。
 
  去年毕业后,梓忻顺利进入某事业单位工作。“我在的单位部门只有我一个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其他同事大多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了,由于较大的年龄差异,自己与同事之间的感情难以培养。”梓忻说。同事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莫过于:你家的孩子最近怎么样、和老公最近闹了点别扭……这些话题都让梓忻插不上嘴。作为新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梓忻言语也十分谨慎,不敢与办公室的老同事们随意开玩笑……在她看来,同事们过去的社会经历以及现在关心的事情,都与她大不相同,自己实在很难走进他们的圈子,工作上难以形成默契。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找不到人倾诉,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羞于向人开口,因此,梓忻经常因孤单和寂寞而情绪低落。上个月月底,梓忻狠下了心,递交了辞职信,重新寻找工作。
 
  7,近年来,“雷”人之语不绝于耳。山东某区主管文化的领导对记者扬言:“我是管文化的,你敢曝光,我就叫它关闭。”东北某县县长在召开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上,告诫该县有的居民“不要以卵击石”。面对村民哭诉,有人竟告诉她,“一楼二楼别去,要去就去(跳)五楼。”
 
  冷漠的态度、讥讽的语言、变相的恐吓……“雷人语录”,虽然没有对群众造成肉体上的直接伤害,却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感情,辜负了群众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干部的“雷人语录”是伤害群众心灵和感情的“冷暴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语言的“冷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故意不理睬、讽刺或恫吓的方式,对他人进行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和侵犯。有人形容说,冷言冷语,是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的弱化,是对群众感情的践踏。如果任其发展,不但对公务人员的形象和威信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破坏干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
 
  有人认为,对群众“一没打、二没骂”,既不犯法、又不违纪,“说两句过头话”,没啥大不了的。也有人认为,个别人的“雷人语录”,是一时“口误”,没必要较真。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冷言冷语没有触犯法纪,就忽视它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
 
  “言为心声”。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雷人语录”是表象,深层问题是党性意识淡薄,官僚作风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不重视群众,看不起群众,甚至视群众为“草民”。有的党员干部会上称官衔,会下称“老板”,把自己当成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官老爷”。以“官老爷”的心态面对“草民”,不傲慢、不冷漠才怪。
 
  毛泽东同志曾批评党内一些干部对群众“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的倾向。他指出,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是一种腐蚀剂,是严重的恶劣倾向。胡锦涛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有的干部“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要求党员干部提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对于伤害群众感情的语言“冷暴力”,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而要严肃对待,认真整改。
 
  8.不久前发生的乌鲁木齐持械袭警案以及湖南长沙街头砍杀事件,国内媒体在报道犯罪嫌疑人时都有意识地没有强调其民族身份。这表明我们的媒体工作正在变得成熟。
 
  每次涉疆暴恐事件发生后,维吾尔族民众也都是直接的受害者。新疆百姓出新疆,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安检,需要特殊个人信息上报,在打车、入住宾馆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麻烦。我们知道这样做也很无奈,保障社会安全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民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但现实生活的种种遭遇,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心情,可能会造成民族隔阂。
 
  制造汉维对立是暴恐分子的一大图谋。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不能将对极少数暴恐分子的仇恨转嫁到新疆籍群众身上。暴恐分子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敌人,维吾尔族民众需要积极主动支持政府的反恐,其他各民族群众也应对维吾尔族民众的感受更多理解,尤其避免生活中给他们一种“冷暴力”。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4年3月14日的讲话让不少维吾尔族群众深为感动,他指出,昆明“3·01”事件以后,有些地方把矛头对准了普通的维吾尔族群众,限制维吾尔族群众的人身自由,检查住所证件,甚至驱赶相关人员。这些都是违反民族政策的非常愚蠢的做法,正中了暴恐分子的下怀。这种简单化、粗暴化的做法,离间了民族关系,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给暴恐分子以可乘之机。俞正声的讲话说明,恐怖袭击以后的“冷暴力”,其危害不可小觑。
 
  后来云南大理警方对要求维吾尔族生意人阿某限期离开表示歉意,阿某继续正常生活。长沙砍人事件中,警方对相关5名关系人及时解释还了他们清白。《环球时报》近日召开在京维吾尔族人士座谈会并发表特别报道,反响很好,令很多人反思自己的日常表现。这是媒体主动去消除隔阂、真诚沟通的努力。这些都是破除“冷暴力”的良好开端。
 
  【任务】
 
  一、根据“给定资料1-5”,归纳概括青少年遭受“冷暴力”的原因。(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2”中,林丹华说:“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全面,简明;条理清晰;不拘泥于“给定资料”。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资料6”讲述了职场冷暴力的一些现象,为了解现在职场冷暴力现状,由你负责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8”中俞正声指出了暴恐事件后的冷暴力现象。为纠正部分民众的错误行为,弘扬民族团结,请你结合“给定资料8”写一份倡议书。(20分)
 
  要求:(1)不必注意格式,结合“给定资料8”,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长辈:亲人对青少年进行无恶意的错误引导;父母缺乏对孩子权利的保护,将自身价值观强硬授予孩子而不注重方法。
 
  同龄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观偏颇。
 
  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尊重和保护;教师品行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下降和师德素质缺失。
 
  社会:唯分至上的应试教育制度,致使教育功利化。
 
  受害者自身:缺乏平衡心态的能力;缺少求助意识。
 
  二、答案提示
 
  这句话强调了冷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冷暴力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使其产生心理阴影,甚至由此引发暴力或过激行为;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缺乏对道德的评判能力,易导致畸形心理,丧失审美能力。
 
  因此,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法律建设和监督机制,对利用自身权威造成学生被孤立的教师进行严惩。2.加强教师师德素质建设,优化教育手段,更新教育理念,维护职业道德。3.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秉持团结友爱的思想。4.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友善对待同学。5.青少年应积极进行心态调整,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三、答案提示
 
  一、个人资料
 
  1.您的性别?
 
  2.您的年龄?
 
  3.您的工龄?
 
  4.您的学历?
 
  二、企业资料
 
  1.您目前所属单位的性质?
 
  2.您目前所属单位的员工学历构成?
 
  3.您目前所属单位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吗?您参加的频率?
 
  三、人际方面
 
  1.您对单位的上下级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满意吗?
 
  2.您遭遇过上级、同事的无视吗?
 
  3.您在什么情况下受到了无视?
 
  4.您的同事是否遭受过无视?
 
  5.您是否遭遇过上级、同事的讥讽?频率如何?
 
  6.您在什么情况下受到了讥讽?
 
  7.如果单位员工全都不和一名员工说话,您会主动和他(她)说话吗?
 
  8.就您自身,或您身边的现象来看,什么样性格的员工容易受到职场冷暴力?
 
  9.就您自身,或您身边的现象来看,哪个年龄段的员工容易受到职场冷暴力?
 
  10.就您自身,或您身边的现象来看,什么学历的员工容易受到职场冷暴力?
 
  11.您是否考虑过离职?
 
  四、心理方面
 
  1.您是否因害怕被别人孤立而焦虑?焦虑程度如何?
 
  2.如果遇到上述焦虑,您会求助于什么途径?
 
  3.您是否有无论如何都无法融入公司氛围的想法?
 
  四、答案提示
 
  倡议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道出了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几次牵涉到少数民族同胞的暴恐事件的发生,出现了限制某些少数民族群众人身自由、检查住所证件,甚至驱赶相关人员的现象,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普通群众的感情。俞正声在2014年3月14日的讲话中更是称其为非常愚蠢的做法,是正中恐怖分子下怀的做法。
 
  我们须清楚,恐怖分子只是极少数的人,可能出现在任何民族中,而支撑我们国家发展的是千千万万无辜的民众。但这些无辜民众在面临着恐怖威胁的同时,居然还要受到其他同胞的不解,甚至是冷言冷眼,这是让人无比心痛和悲哀的。
 
  因此,我们在此发出倡议,拒绝恐怖袭击后的“冷暴力”行为:
 
  一、停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我们要分清恐怖分子和无辜民众的区别,用心关怀无辜民众。停止限制其人身自由、拒绝其居住生活等行为;不冷言冷语、不用有色眼镜看待少数民族群众,要平等对待所有同胞。
 
  二、搭建保护平台。我们要用爱心搭建一个保护无辜民众心灵的平台,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关怀、一个简单的帮助使无辜民众摆脱恐怖事件带来的震惊和悲伤。
 
  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能战胜恐怖分子,维护民族和谐。

 

 

标签: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uzai.cn/html/10808.html